第622章 大沽口
“湯神父說的沒有錯,明國王子是一個墨提斯啊。”
墨提斯,古希臘神話里的智慧之神。
大沽口是中國明、清海防要塞。位于天津東南50公里海河入海口處,西北距北京約170公里,東瀕渤海,西鄰海河平原,隔河與塘沽相望。“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大明永樂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設衛(wèi),于大沽海口筑墩設炮,防御海上的敵人,嘉靖朝世宗皇帝時,倭寇猖獗,朝廷遂在大沽口設立海防營,加強防御,其后遼東事起,天津作為京師的海上門戶,一直為朝廷所重視。
夕陽西下,海風微咸。
一眼看過,朱慈烺心中非常滿意---三桅戰(zhàn)船和他在歷史資料里見過的樣子,差不了多少,尤其是艦首艦尾的那兩門紅夷大炮,感覺比湯若望在京師鎮(zhèn)虜廠仿造的巨型紅夷的口徑還要大。
一艘戰(zhàn)艦,四十八門小炮,兩門重型紅夷大炮,一旦開火,必然是驚天動地,說是一個移動的火藥庫,一點都不夸張。
,就朱慈烺的記憶,西英海戰(zhàn)中,英國正是憑借大量快速巡防船,最后壓過西班牙,取得了海戰(zhàn)的勝利,就如航空母艦身邊的驅逐艦,快速巡防船是必不可少的,有它們的存在,能更好的保護主力戰(zhàn)艦,令敵人無法近身。
照后世的算法,眼前這艘三桅戰(zhàn)船的排水量將近六百噸,而天津水師福船只有四百料,折算成排水量也就是幾十噸,十艘也抵不上一艘。
雖然有所預料,但海防軍營的破壞,還是讓他有點黯然--大明朝廷太缺錢了,到處都需要修建,但朝廷偏偏拿不出,連海防第一線都是如此。營房如此,士兵們的裝備和待遇就更是寒磣了,因為太子到來,海防營少有的吃了一頓肉,全營上下都是歡呼,但朱慈烺心中卻是嘆。
陳兆蘭有點吃驚,想不到太子會單獨召見自己,急忙整冠來見。
不過陳兆蘭已經不是當初的莽撞人了,多年為將,經歷風雨,他膽子越發(fā)的小了,雖然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在兵部為自己說了話,但他卻知道,如果自己出了問題,做了錯事,那位老大人未必會保自己。
天津水師殘破的船只和孱弱的水兵,令他擔心,而施瑯從京營帶來的三百精兵,卻讓他眼睛一亮,仔細一問,才知道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施瑯特意從京營挑選出來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