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喜峰口
董朝甫麾下夜不收的待遇極高,不過朱參將并不眼紅---夜不收本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亡命買賣,在其他地方做夜不收,說不得還能偷懶、冒功,但在董參將這里卻是絲毫不可能,不說董參將時時會親自領兵出關,只說每次夜不收歸來之后,董朝甫親自詢問,一一復盤檢討的認真勁,就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董朝甫,果然名不虛傳啊。
今日一出官署,遠遠就看見對面的塵土路上踏起煙塵,一隊罩著蒙古厚袍,戴著蒙古帽,乍一看還像是蒙古人的騎兵緩緩而來,而走在隊伍前面的是一個須發斑白、但卻滿面紅光,眼神銳利如鷹的老者,老者的蒙古厚袍里是精鐵的鱗甲,腰懸長刀,馬鞍兩側弓箭配備齊全,左側的馬鞍下,還掛了一支大明夜不收最喜歡使用的短弩。
見董朝甫果然是要出關,朱參將候在路邊,等董朝甫到面前時,抱拳:“老參戎,是要出關嗎?”
“祝老參戎旗開得勝,凱旋歸來!”朱參將道。
原本,他這樣走正符合他一貫的冷傲行事,不想他卻忽然停了一下,轉頭對朱參將道:“朱參戎,謝謝了?!?br/>
董朝甫不再說,一甩馬韁,走了。
……
而這一次,他們走的就是熊窩頭。
九月的草原,雖然風沙揚起,已見瑟瑟,但草原總體上還是綠色的,一出關,一百個夜不收立刻就分成五隊,散了開來,各向東西,董朝甫親帶一隊,往寬城方向而去,時間是正午,秋日的陽光照射在草原上,依然灼熱,年近六旬的董朝甫躍馬揚鞭,一如往日。
寬城,距離長城邊關六十余里,已經到了蒙古人的放牧區,而建虜降服蒙古之后,在草原上設置蒙古八旗,為各個蒙古部落規定了放牧區,嚴禁跨區放牧,而寬城這一片的草原則是分給了原蒙古兀良哈部落,兀良哈其實就是朵顏,原本是大明三衛,現在卻投靠了建虜,負責為建虜監視長城明軍的動靜。
但蒙古人并不輕易相信,只準一個人到近前說話,于是董朝甫身邊的一個年輕夜不收縱馬而出,到了蒙古人面前,用蒙古語嘰里咕嚕的交談,然后忽然拔出長刀,將與他對話的兩個蒙古人砍下馬去,蒙古人大驚,一邊拔刀應戰,一邊想要逃走,但董朝甫早已經率領剩下的夜不收全部圍了上來。
戰馬長嘶,弩箭激射,咒罵慘叫聲中,一場刀光箭影的激戰瞬間展開,但又瞬間結束,十幾個蒙古偵騎有一半被殲,剩下的憑借輕騎快馬逃走,大明夜不收兩人輕傷,其他人無礙。
在這隊蒙古偵騎的后面,還有幾十隊蒙古騎兵陸續奔來,而他們的命令,就是封鎖長城喜峰口一代,不許任何明軍從長城之內奔出來,探取草原的情報。
兀良哈如此,相信其他長城沿線的蒙古部落應該也不會松懈。
二十個夜不收,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是明白,大家目光都看向董朝甫,想著是否還要繼續深入?
但“草原有異動”這五個字太籠統,并無法知道,草原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蒙古人要偵騎四出?
董朝甫想了想,彎腰取下一個蒙古死尸腰間的腰牌,塞到自己懷中,緩緩說道:“甲組留下,其他人都回去,提醒長城沿線提高戒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