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抗旨調(diào)兵
“是楊文岳求援了嗎?”靜寂之中,三輔蔣德璟問。
立刻就有一臣站出,聲帶責難的說道:“這就不對了。那日朝議,本兵不是信心十足,認為運河可以堅守,不用孫傳庭和左良玉勤王嗎?今日怎么忽然又變了?”
黃景坊是當日朝議時,贊同調(diào)集宣大兵,山西兵,乃至陜西孫傳庭,湖廣左良玉進京勤王的支持者,他認定的理由就是京師兵力不足,難以應對建虜大軍,但抵不過馮元飚的反對和太子的義兵,當日,他的提議被否認了,朝廷只是調(diào)了宣大兵到居庸關(guān),山西兵協(xié)防大同,孫傳庭和左良玉,仍然執(zhí)行剿匪任務(wù),現(xiàn)在馮元飚卻又說兵力不足,如果真是如此,馮元飚當日為什么不贊同他呢?
馮元飚苦笑一下:“兵部并沒有變,孫傳庭和左良玉遠在千里,糧餉無解,遠水難解近火,只會徒增混亂,而建虜渡河,時間就在這三五日,只要頂住了這三五日,折了建虜?shù)匿J氣,待山東兵和河南兵趕到,運河就可以安穩(wěn)。””
馮元飚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不如此,運河怕是難以穩(wěn)固。”
議論中,群臣的目光一來看御座上的崇禎帝,二來瞥著首輔周延儒。
周延儒皺著眉頭,一臉沉思,自從接了招募義兵的擔子后,最近的這七八天,可謂是周延儒成為首輔以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一向長袖善舞,廣結(jié)善緣的他,不得不沉下臉來,做一些得罪人的動作。
當然了,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太子。
現(xiàn)在,站在朝堂上,聽著是否要從京師調(diào)兵增援運河的爭論,周延儒心里跟明鏡似的,他清楚知道,馮元飚并非是自己,而是代替太子,在朝堂中試探風向的,從三千營被派遣出京就可以知道,太子的一門心思的加強運河防務(wù),又提出招募義兵的意見,明顯就是再為繼續(xù)從京師調(diào)兵做伏筆;
周延儒腦子急劇轉(zhuǎn)動,想著一會崇禎帝問到時,他怎么回答,才會即遂了皇帝的心意,也不會太惹太子不高興,最重要的,如果運河有失,責任不會落到他的頭上。
次輔陳演忽然站出:“一抽再抽,京師兵力已經(jīng)匱乏,雖然現(xiàn)在城中招募了八萬義兵,但義兵新募,根本沒有戰(zhàn)力,現(xiàn)在三千營在武清,精武營一半的主力在運河,京師精武營只剩下兩萬人,善柳營,左右柳,三營加起來不過六萬,算上二十一衛(wèi),五成兵馬司,整個京師,滿打滿算,不過十三四萬守軍,加上義兵,也剛剛二十萬出頭,而京師外城城墻30里,七門,內(nèi)城周長45里,9門,內(nèi)外城垛口總數(shù)目為207725,合算起來,一個垛口只能平均一個人,守城已經(jīng)是不足,如此情況下,焉能再抽兵?”
陳演的反對,得到了殿中大多數(shù)朝臣的贊同。
御座上,崇禎帝默然不語,顯然,他也是贊同陳演的意思的,天下之重,重不過京師,豈能為了運河,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弱京師的防衛(wèi)?
“如果不同京師抽兵,運河該如何守?兵部可有謀劃?”
馮元飚咳嗽兩聲,喘息回答:“現(xiàn)在運河邊,有兵四萬余,民夫四萬余,今日得到塘報,袁繼咸率領(lǐng)的六千人也快到通州了,如果實在不能增兵,那就只能臨時操練這五萬民夫,令他們?yōu)榉朗氐妮o助,同時嚴令尤世威和陳永福,令他們加快行軍,盡快趕到運河。”
群臣也都有不安,小聲議論。
一臣忽然站了出來,向御座上的崇禎帝行禮:“對于兵馬調(diào)動之事,都察院本不應該多言,但臣以為,行百里半九十,運河防線有四萬兵馬,五萬民夫,沿河的拒馬壕溝,各種防御工事都在急速修建中,朝廷投入了大筆的銀糧,而運河更關(guān)系京南數(shù)百個州縣,幾百萬百姓的安危,絕不可輕忽怠慢,朝廷應該竭盡所能,向運河增兵。”
卻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