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黃太吉見太子
雖然剛剛初冬,雖然是中午,雖然太陽高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運河的血戰帶走了太多人的生命,陰氣侵擾,陽光之下,眾人簇擁之中,黃太吉竟然是有點冷,他慢慢地裹緊了披著的大氅--當然不是因為天氣和陰氣,也不是因為城頭明軍人頭攢動,看起來兵強馬壯,一點都沒有敗兵的樣子,哼,欲蓋彌彰,越是這樣,就越說明明軍的孱弱。
怪不得明太子會停在通州,而不是直接返回明國京師。
多爾袞恭謹的回道:“保定兵基本已經被我軍殲滅或者俘虜,逃入通州的殘兵,應該不會超過兩千人,明太子的京營兵逃入通州的有不少,凌晨時,又有一支京營兵從上游來,也進入了通州,加上唐通白廣恩的人馬,連同通州原本的守軍,臣弟估計,城中兵馬應在一萬人左右。”
“通州雖然是小城,但卻是明國苦心經營的屯糧重地,我軍若想拿下,怕是不容易。這應該也是明太子敢在通州停留的原因。”多爾袞臉色凝重,隨即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臣弟以為,只要明太子在通州,無論我們付出多少代價,只要能拿下通州,擒獲明太子,都是值得的!”
雖然他這個弟弟性子謹慎,綿里藏針,在有些戰略上,和他看法截然不同,但這一次對通州和明太子的看法,兩人卻是完全一致。
這就好比當年魏延的子午谷奇襲之策,諸葛亮擔心途中被魏軍發現,五千精銳困在谷中,未戰就大敗,因此不同意。
就行軍的路線來說,阿濟格一行從昌平繞行,被明軍發現的幾率,是相當高的。一旦被發現,從阿濟格以下,兩千精兵無一人能活,大清男丁本就不旺,豈可去做這種十不成一的冒險?
但黃太吉不然,他認為,戰爭,有時候必須賭,沒有險中求勝的膽量,根本當不起一軍的統帥,尤其是建虜這樣的小族。崇禎二年,在攻擊錦州失敗,他攻不破袁崇煥的堡壘、形勢漸漸處于劣勢之時,他決定賭一把,那就是繞道蒙古人的地盤,偷襲入塞。當時,從代善到濟爾哈朗,都是反對的,但他堅持,最后,他賭贏了,不但滿載而歸,而且還去了袁崇煥這個對手,更將崇禎初年,蒸蒸日上的大明朝政,推入了深淵。
知道多爾袞的心意,但黃太吉還是問:“為何?”
雖然肥胖,體虛,常常流鼻血,但黃太吉的眼力卻極好,他瞇縫著眼睛,擴大瞳孔焦距,極力向通州城頭望去,然后他隱約看到一個頭戴銀盔,身披銀甲的小將,出現在城頭墻垛邊,舉著一個管狀的物件,正朝城下張望。
黃太吉表情詭異,他一生自負聰明,不論內爭還是外戰,不論是當初想要奪他權力的阿敏、莽古爾泰,還是明國的袁崇煥和洪承疇,都在他面前敗下陣來,其間他雖然也曾遇上過小挫折,但總體而言,他始終掌握著主動,并最終取得了勝利,獨獨去年到今年,面對明國太子,他卻有一種難以掌控的感覺,多鐸去年入塞失敗了,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敗的毫無機會,黃太吉沒有太過責怪多鐸,原因就是發現,即便是他自己親征,面對明太子的薊州防線,他怕也是沒有多少辦法。
明太子,不凡啊。
假以時日,天下又有誰能擋?大清的滅國,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河間府等地,明年可以再取,但將明太子圍在通州的機會,一生怕是只有這一次,他豈能不把握?
雖然看不到明太子的模樣,但經過這么多人的講述,黃太吉卻能想象出,明太子一定是一個剛毅英武的少年,甚至超過自己年輕時的矯健和勃發……
范文程忽然道。
“不錯,”張存仁也附和:“要小心。”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