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乾清宮(求月票~~~)
“是?!?br/>
……
河南的官道上,一大隊的騎兵正沿著官道急速奔馳。
隱隱看到,馬多人少,馬上的騎士都是奮力揚鞭,踏起煙塵無數……
清晨。
定王的老師楊士聰正在燈下仔細翻看湖廣、河南等地剛剛送到、即將送進京師的塘報。
李守錡深知兵部車駕司的重要。在太子失蹤消息傳來,定王成功上殿理政之后,他為定王進獻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掌握兵部車馬司。車馬司現任郎中楊枝起和定王的老師楊士聰乃是同宗同族,在車馬司這個冷衙門,一蹲就三年,眼見同科進士都已經混的風生水起,只有自己清湯寡水,心中頗為不安,面對楊士聰遞過來的橄欖枝,很快就一拍即合。
正常情況下,各地送來的塘報,只有到了皇城東華門之后,才能分封分類,遞交給內閣和六部。
涿州距離京師,一百二十里。南面來的塘報和各種奏疏,都非經過涿州不可,只要控住了涿州驛,就等于是控制了消息源。
明代的塘報,分為普通塘報和六百里加急。照規制,普通塘報,一日兩百里,白走夜不走;若是六百里加急,則是日夜兼行,逢站換馬換人,一日能走四百里。只不過到了明末,糧餉困難,各處驛站都難以維持,各地塘報和六百里加急的效率,大打折扣?,F在,六百里加急的塘報,每天也只不過能行兩百里,也就是說,即便是六百里加急,從武昌到京師,也需要十天時間。
正是太子殿下抵達岳州之后,發給陛下的報平安疏。武昌距離岳州五百里,算起來,便又多了兩日的路程。
“兒臣朱慈烺躬請圣安……”
太子,果然無恙。
都是浪費筆墨的無用塘報。
楊士聰將太子的報平安疏收了起來,將其他塘報一推,走出房間,對站在臺階下的驛丞說道:“可以發了?!?br/>
……
定王朱慈炯坐在燈下,一字一句的看完了太子的平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