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漕河之變
“你舉人出身卻肯來參加京營的募兵,本宮甚是感動,一直以來,文人都輕武,以至于有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之說,在我看來這是不對的,文人治天下,武人安天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大明的每一個文人都能像你一樣,精通詩文和弓馬騎射,既能治國也能領軍,又何愁建虜不滅,流賊不平?”
“京營贊畫雖然沒有品級,但卻責任重大,元子,努力!”朱慈烺勉勵道。
“愿效死命!”張家玉激動的臉色漲紅。
“謹遵殿下鈞令!”
看著眼前的二張,朱慈烺忍不住想到了另外一張,那就是張煌言張蒼水,照歷史記載,張煌言會在今年秋天的鄉試中得中舉人,并且在武備科目考試時,“兼試射,三發皆中”。和張家玉一樣,張煌言也是一個文武全才,最重要的是,在明末黑暗的亂局中,張煌言的大義氣節始終是天邊的一顆亮星。
最后有資格進入京營當兵的小伙兒,一共只有兩千人。
京營募兵,皇太子親自接見,并且有連過數關的勇士被直接任命為京營把總的事情,很快就在京師傳開了,百姓們傳的津津有味,京師周圍,甚至遠到保定和太原,有意從軍的勇士都躍躍欲試,紛紛向京師趕來---朱慈烺立下規定,每月月底的二十六為京營募兵日,只要能通過四項基本考核中的兩項,就可以成為京營兵。
一時,通往京師的官道上,行人和車馬比往日密集了許多,很多健武之人一路步行向京師而去。
下午回到王府,看了眼吳偉業送來的賬冊,朱慈烺覺得自己的頭又大了許多……
“什么?”朱慈烺有不詳的預感。
關于厘金稅,朝廷已經下了詔令,本月十五,漕河開始征收厘金稅,其他各省開征的時間,由各地督撫自行斟酌決定,但最晚不得晚于五月初一,今天已經是十三,再有兩天的時間厘金稅就要執行了,這個時間漕運商人在漕運衙門前大規模集結,顯然是要向朝廷施加壓力,以逼迫朝廷收回厘金稅。
“據報,有上萬人。”田守信臉色凝重。
而有出就得有進,有廢就得有立,廢了糧餉,厘金稅就必須開征!
厘金稅關系重大,絕不能出現任何差池,但商人聚眾鬧事卻也不能輕忽,一個處理不善,就有可能引發騷亂。
如果史可法支持“四策”,又能明快的處理這一次的事件,那么以后就可以重用,反之,也就只是一個做漕運總督的材料了。
淮安距離北京千里,即便是朝廷的快馬塘報,得到的最新消息其實也已經是一天多前的事情了。
朱慈烺站起來,焦急的來回走。
史可法,這是你正名的機會。
同一時間。
周延儒,陳演,謝升和魏照乘四人都很平靜,四人都是在宦海中起伏數次的老油條,歷練豐富,從厘金稅被確定的那一天,四人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因此誰也沒有意外,同時也都沒有太當一回事。
地方的事情,還是要地方先負責,知府、巡撫、總督,一級級來,除非淮安的事情演變成騷亂,并席卷整個南直隸,否則中央不必有人負責,如果非要找一個負責的,那提出厘金稅的皇太子才應該是頭號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