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兩強相爭
朱慈烺看也不看他,只淡淡道:“起來吧。此事已經宣布,斷沒有更改的可能。”
“如今的形勢也是漢唐沒有遇到過的。”朱慈烺打斷他的話,淡淡道:“內閣百官體恤朝廷,愿將字畫交給本宮義賣,本宮身為皇太子又豈能置身事外?我皇明二百七十載基業,到今日雖遇上一些困難,但只要要上下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做大事兒不拘小節,等過幾年年景好了,仍舊是一個太平天朝。若是事事拘于小節,自我限定,任百姓流離失所,任官兵沒有餉銀,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天下大亂,社稷不保。左庶子,本宮說的對嗎?”
“但這么簡單的道理就是有人不明白,”朱慈烺盯著吳偉業,意有深意的道:“需要有人點醒一下他們!”
朱慈烺淡淡一笑,不解釋,相信以吳偉業的聰明應該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
吳偉業呆呆地,沒勸住皇太子,卻還要幫著皇太子搖旗吶喊,點醒那些反對的人,角色是不是轉換的有點太快了?張張嘴,還想要勸說,但太子殿下卻已經轉頭不看他了。
吳偉業腦子亂哄哄地,呆愣了片刻忽然驚醒:太子剛剛給我下鈞旨了,我是聽還是不聽呢?
又想:皇太子所說不是沒有道理,籌錢確實是當今的第一要務,沒錢就沒糧,沒糧就沒兵,沒兵就無法終結天下的亂局。而皇太子不能給商家題字也并非祖制,只是從前沒有人做過罷了,如果真能籌集到大筆的銀子,解燃眉之急,雖有損皇家顏面,但比起崇禎十二年,崇禎帝命令勛貴納捐,前后折騰一兩月,雞飛狗跳,最后一兩銀子也沒有籌到的窘境要好多了吧?
花園中。
大明朝士農工商,商人們何時得到過皇太子的垂青?剛剛拍到周延儒行書的王青林原本以為拍到了一個寶,現在看起來不過是一根草,和皇太子相比,周延儒根本什么都不是。
“一萬兩!”
“一萬五千兩!”
很快價錢就飆升到了三萬兩。
一幅字三萬兩銀子,已經超過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不過卻沒有人覺得貴。
“四萬兩!”一人聲音壓過其他人。
現場一陣騷動。
原來是晉商田生蘭。
但皇太子的字讓他忍不住了。
不過他很小氣,雖然很想得到,卻也只肯多加一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