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幕后之人
朱慈烺臉色一沉:“先生所指的幕后……究竟是誰?”
在太子面前,吳甡沒有什么可隱瞞的,他拱拱手,慨然道:“臣以為,揚州官場、兩淮鹽政只所以會演變成現(xiàn)今局面,左懋第束手無策,淮揚巡撫史憲之有心無力,其癥結(jié)其實只在兩個人!”
南京鎮(zhèn)守太監(jiān),相當于是北京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大太監(jiān),除了軍務,也管政務,江南的事情都是經(jīng)他之手向北京朝廷稟報的,他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升遷,因此權(quán)力極重,江南官員都把他當成“祖宗”一樣的巴結(jié)。
朱慈烺明白了。
比起北京,南京勛貴的數(shù)量也不少,且都是太祖始封,但當弘光年,建虜兵臨城下之時,除了一個早早辭官歸隱的懷遠侯常延齡尚算硬氣之外,其他人都是不戰(zhàn)而降,還不如秦淮河百川橋下一個沒能留下姓名的乞丐。
老實說,比起北京勛貴,南京勛貴更可惡,更不堪,北京勛貴尤有大批殉國者,南京勛貴卻是成建制成批量的投降,而且是投降外族。有朝一日,有機會到南京,朱慈烺是絕對不會放過那些蛀蟲,一定要把他們?nèi)坎浚粋€不留的都清除!
荒唐也就罷了,想不到勛貴們居然還插手鹽政。
“但即便如此,仍無能阻止左懋第和史可法的調(diào)查,并將他兩人陷入困境之中,事情只所以會演變成如此,乃是因為,除了南京勛貴和鎮(zhèn)守太監(jiān)孫象賢之外,朝中還有一人在掣肘制約左懋第和史可法,令他們兩人有志難伸,無法施展手腳。。”
他沒有明說,但朱慈烺卻已經(jīng)知道所指是誰了。
“左懋第連上三封奏疏,一封比一封著急,然周延儒卻不動如山。”
“周延儒南直隸宜興人,第一次入閣時就和鹽商往來密切,此次入閣拜相,背后也有江南鹽商的影子。左懋第到揚州查鹽后,周延儒門前車水馬龍,每日等著拜見的人,從街頭排到了街尾,據(jù)說有一半都跟揚州鹽商有關。”
朱慈烺靜靜聽,到這里他對揚州之事已經(jīng)很是清楚了。
而兩淮鹽政不會有任何改變,那些幕后的得利者會繼續(xù)逍遙。
不過朱慈烺還是有疑惑。
周延儒應該不至于這么蠢吧?
吳甡搖頭苦笑:“臣沒有證據(jù),不然今日早朝也不會被周延儒的黨羽攻訐的狼狽不堪,雖沒有證據(jù),但臣可以用項上人頭保證,臣所說句句屬實!”
“我父皇是什么態(tài)度?”朱慈烺問。
朱慈烺微微苦笑,心說我這個父皇,有時聰明無比,有時卻又太想當然了,哪一個臣子不想把事情辦好,但環(huán)境所逼,時勢適然,豈是想做就能做好的?
因此這個時候下嚴旨是最沒有用的,甚至有可能會讓左懋第方寸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