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崇禎閱兵(1)
連帶這兩日的早朝也變的清凈無比,一向喜歡惹事的御史言官都出京,留在京城的清流好像都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這兩日在朝堂上沒有人敢惹是生非,所有人都秉持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原則,太子在官田種植玉米馬鈴薯之事,就這么悄無聲息、毫無痕跡的過去了。
原來老謀深算的孫象賢早就料到方正化會在御前揭發自己,于是他提前給崇禎帝上奏疏請罪,并把所有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在崇禎看來,這是反躬自省的臣子表現,而方正化的指責倒像是在推卸責任,同時的,揚州官員彈劾方正化的奏疏也正好送到了京師,奏疏中,揚州官員指責方正化隨意抓捕官商,擾亂揚州秩序,嚇得小兒啼哭,百姓怨聲載道。
不過冷靜了一夜之后,崇禎帝忽然有所頓悟,將方正化叫來一番問后,第二天發下上諭,孫象賢德不配位,回家養老去吧,南京鎮守太監由司禮監韓贊周接任。
朱慈烺初時也有點驚訝,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我這個父皇雖然急躁易怒亡了國,但卻并不糊涂。
這點小伎倆能瞞過崇禎帝一時,卻瞞不過他長久。不過礙于面子,崇禎帝并沒有立刻恢復方正化的職位。
現在只能寄希望于左懋第和史可法了,嗯,還有龔鼎孳,希望他這個奇兵能發揮作用。
孫象賢被撤職,嗅覺靈敏的朝臣意識到了崇禎帝改革鹽政的決心,紛紛上書,要求朝廷加快鹽政改革的速度,不想卻都被崇禎帝嚴厲申斥,官員一頭霧水,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直到從內閣三輔謝升那里傳出消息,說江北已經出現鹽荒,鹽價有猛漲的趨勢,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崇禎十五年,四月末五月初的朝局,從上到下都彌漫著一股壓抑悲觀的氣氛,就像此時的天氣一般,連陰了十幾天,但卻一滴雨都沒有下,京畿百姓惶惶不安,每個人都在為今年的收成而擔憂,再不下雨,今年冬天怕就要吃草根樹皮了……
太子請皇帝陛下明日校場閱兵!
這次大閱兵之后,中西亞國家對大明極度敬畏,此后百年間都和大明和睦相處。
不過皇帝親臨校場的時候很少。
然實際功效一點都沒有,京師依然是一支難以一戰的部隊,崇禎帝漸漸心冷,十年之后,再沒有檢閱過京營。朝臣們好像也都忘記了皇帝檢閱京營的傳統,每年初冬,京營雖然都會行禮如儀的恭請陛下校閱,但卻沒有人會認真對待--京營糜爛,見了也是徒自生氣,何必惹陛下不高興呢?
皇宮中的崇禎帝當然也知道,這也是他能一直容忍太子在京營“胡作非為”的原因。
內外一片黑暗,他現在太需要一個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