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御駕親征
雖然吳甡剛才說丁啟睿不適任,但卻也沒有說必敗。
崇禎帝臉色立刻就變了,眼中閃過怒火。
朝堂一片靜寂。
崇禎臉色冷冷,直視這個說出不吉之言的直臣:“那你以為,誰可以做這個督師?”
此言一出,轟,整個朝堂就像是炸開了鍋。
有了土木堡之變的慘痛教訓,朝臣們便有了一個共識,絕不可讓皇帝輕易領兵出京。
何況皇帝的主業是治國,而不是領軍,論起行軍打仗,運籌帷幄,皇帝肯定比不上進士出身,摸爬滾打的地方督撫。
武宗皇帝被朝臣們視為荒唐,而武宗之后,再沒有御駕親征之事。
眾臣如何能不驚,如何能不怒?
“凌義渠想要禍亂我大明朝綱不成?”
驚駭之后,群臣對凌義渠的攻訐,鋪天蓋地而來,口水都快要把凌義渠淹沒了,也就是御史言官不在朝,不然凌義渠估計都能漂起來了。
崇禎帝臉色發青,其實對于“御駕親征”,他并不抵觸,甚至認為若是自己御駕親征,以自己的軍略,中原的流賊和關外的建虜必不至于像今日這般糜爛,但同時他卻也以英宗和武宗為誡,深知御駕親征可能導致的危害性,因此心中雖有念頭,但卻絕不敢贊同……
內閣三臣如此,其他朝臣就更不用說了。禮部尚書林欲輯甚至將凌義渠比作當年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的太監王振,凌義渠是文臣,用太監比喻他是一種莫大的羞辱。
不理會群臣的攻訐,凌義渠忽然抬起頭,眼有淚光,高聲道:“臣提請御駕親征,絕非嘩眾取寵,更非心血來潮,而是臣深思熟慮后的結果。為救開封,朝廷調集的十六萬大軍,幾乎是朝廷現在全部的家當,所以此戰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敗了,不但中原無法收拾,就是這京畿之地恐怕也不能安穩了?!?br/>
“一派胡言!你怎知左良玉會不聽丁啟睿指揮?大戰在既,在朝堂上公然離間將帥,凌義渠,你難道不知誹謗有罪嗎?再者,陛下乃國之根本,豈能輕易涉險?你將陛下置于險地,居心何在?”禮部尚書林欲輯痛斥。
侯恂是東林人,東林黨一心想要救他出獄,鄭三俊當年更是因為侯恂而丟官,今次起用為吏部尚書,依然不改為侯恂說話的本色。
鄭三俊被駁了面子,老臉漲紅:“大理寺未免太武斷了吧?左良玉雖然桀驁,但卻也是戰績赫赫,怕也沒有你說的這般不堪吧?”
凌義渠不理鄭三俊,抬目看向御座,痛心疾首道:“陛下,臣是河南人,前幾日有一些家人逃到京師,據他們說,闖賊在河南收斂人心,安撫百姓,其志恐不在小,甚至有傳言,闖賊將要攻占開封,建立國號,與我大明爭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