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告急奏疏
當然了,關于山東總兵的繼任人選,朱慈烺只能借吳甡之口提議,用不用尤世威,還得兵部內閣商議,最后由崇禎帝定奪。
古人云,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怒火令人喪失理智,是為君者的大忌,崇禎皇帝的很多昏招都是在憤怒之下做出來的,后期想要收回卻又礙于面子,以至于一錯再錯。
再者,他現在最關心的是開封的戰局,而不是自己的名聲。
所以,從事發到現在,朱慈烺只簡單聽取匯報,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凝駐在軍糧轉運和開封戰局的問題之上。
不止他,山東官員也都寫了奏本,一時山東通過京師的官道上,馬蹄如雨,急報不斷。
幾乎是同一時間,伴隨著城中四起的哭聲,關于太子的一些武斷看法,已經通過那些受害家屬的哭訴,向山東、向大江南北傳遞開來。那些自認聰明的商人士子都不相信,官兵的忽然屠戮,只是因為劉澤清被殺。
何況經過搜捕,城內并沒有發現李青山的余黨,所謂李青山的匪徒,完全就是一個假議題。
“豈止是容不下?怕是見必殺之。我瞧劉澤清不過就是一個背黑鍋的替死鬼。”
……
蕭漢俊一一稟報。
“三天前,劉澤清的府上曾經來過一個神秘的客人,拿的是首輔周閣老的名帖,臣以為,劉澤清的怪異行為,怕是跟此人有關。但可惜,臣還沒有找到此人的蹤跡。”
蕭漢俊繼續道:“率先呼喊為劉澤清報仇的那名家丁死在了混亂中,無法判斷他是自己主張還是受人指使?”
“羅錚在錦衣衛幾十年,斷不會是流賊或者是建虜的奸細,倒是聽說,他最早曾經是東廠番子。”
“在那處宅子里,臣發現了幾個比較奇怪的物件,都是宮里公公們喜歡使用的。”
最后,蕭漢俊說。
“就算王德化深得陛下信任,但給我潑臟水,降低我的聲望,對他王德化有什么好處嗎?再者,他有幾個腦袋,敢行此大膽之事,難道就不怕誅九族嗎?”朱慈烺的話,像是問蕭漢俊,也像是在問自己。
蕭漢俊不能回答,沉默了一會,他拱手道:“殿下勿憂,給臣一定時間,臣一定將此事調查的水落石出!”
“臣應該想到的。”蕭漢俊臉有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