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建虜主帥
朱慈烺道:“三個原因,第一,和繞道古北口、墻子嶺相比,建虜從東協入塞更便利,遷安,遵化,薊州,直到京師,不但路途縮短了六七百里,而且地闊路平,便于行軍,最重要的是,建虜立刻就可以搶掠我大明百姓,獲取糧草和輜重。第二,松錦之戰前,我大明對東協的防守還算是嚴密,為了襲擊的突然性,建虜不得不取道古北口。但松錦之戰后,邊軍損失嚴重,東協之地處處都是漏洞,建虜沒有繞遠道的必要了。這樣的便宜,建虜不會不占。”
聽完朱慈烺的解釋,吳甡微笑深躬:“殿下睿智。”
朱慈烺還禮。
所謂東守西攻,乃是朱慈烺、吳甡和參謀司共同討論出的應對建虜入塞的作戰計劃。東,就是薊州,薊州嚴防死守,不使建虜大軍逾越一步,與此同時,調集兵馬,防御甚至是圍殲建虜從西面入塞的兵馬。擋一路,殺一路,能事半功倍的達成抵御建虜入塞的戰略目標。
甲案,建虜主力從薊州之東,偏師從薊州之西入塞,歷史上就是這樣。這也非常符合松錦之戰后,大明疲憊,建虜氣氛高漲的情態,不管誰為建虜統帥,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會這么做。
甲案中,薊州,翠屏山,玉田,三點一線。薊州和翠屏山為主要,玉田為次要,雖然是次要,但卻也不可缺少,所以吳甡有點不解,為什么太子沒有照計劃,向玉田派遣大將?
“那要看是誰的統帥了。”吳甡回答:“薊州不通,山梁阻隔,建虜如果不愿意強攻這兩地,那就只能走玉田了,從玉田到三河,再到通州,依然可以到我京師城下,再南向劫掠。”
“但現在薊州不通。”朱慈烺道。
朱慈烺聽的點頭,不錯,這確是高明的手段,薊州防備嚴密,無機可乘,那我就走另一條路,總不能你每一個地方都像薊州這么嚴密吧?正是兵法靈活,隨機應變的道理。
永平和撫寧位在薊州和山海關之間,就是現在的唐山秦皇島,人口雖然不多,也不富庶,但蒼蠅腿也是肉。搶不了京師,能搶這兩地也是好的。
朱慈烺點頭,吳甡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問:“如果是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呢?”
朱慈烺心中嘆服,自己是一個穿越者,熟讀明末和清初的史料,對黃太吉和多爾袞兄弟的爭奪有一定的了解,再結合這一世的塘報,因此才能對多爾袞兄弟的性情有一個大概判斷。
黃太吉是滿清的奠基者,多爾袞卻是滿清的建立者,如果當日繼位的是豪格,以豪格的見識和心胸,繼位之后的首要任務必然是清除多爾袞兄弟,同室操戈,內部征伐,未必有精力和機會入主中原。從這一點上說,多爾袞之功,不亞于黃太吉,甚至還在黃太吉之上。
多鐸雖然比多爾袞差一點,但一樣不可小覷。
朱慈烺點頭:“先生分析的很有道理,多爾袞兄弟確實是我大明的強敵,如果是二人為統帥,我認為他們不會出關繞道,轉攻玉田的可能性有八成,所以玉田必須派一員強將。但如果建虜的統帥不是他們,這員強將放在玉田,就有可能浪費了,所以我才有所猶豫。”
“千總閻應元。”
吳甡眼中的詫異,朱慈烺感覺到了。不奇怪,吳甡不是穿越者,不能知道閻應元在江陰八十一日的英勇和杰出,自然也就不能相信閻應元能堅守玉田了。如果建虜主帥不是多爾袞和多鐸,那他就會把閻應元留在身邊,作為抗擊建虜的中堅使用,如果是多鐸多爾袞,他就必須把閻應元派到玉田。
六天,就是十六天又何妨?能救援京師,阻擋建虜南下的,只有楊文岳的保定兵,但保定兵的戰力比之九邊精銳差太遠,根本不入建虜的法眼,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兄弟走玉田,破三河,攻通州,最后到京畿城下的可能性就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