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調兵遣將
十月十五日清晨,太子朱慈烺離開山海關,返回薊州。
“防諜,防諜,防諜~~”
“還有,撤入山海關的撫寧百姓,爾等一定要妥善處置,絕不許百姓受難受餓!”
范志完和黎玉田躬身,等太子的馬隊遠去,方才直起身來,相互一看,黎玉田恭敬的道:“督師,下官這就起身,回寧遠去了,不知督師可有什么要交代的嗎?”
黎玉田知道范志完在裝腔作勢,但不點破,拱手:“是。”
……
是日沖煞。宜,捕捉、畋獵。忌,安床、破土。
征明的十萬大軍已經在沈陽城外的原野中列陣完畢,其中兩萬名滿八旗的戰兵精銳,四萬名包衣奴才,也就是輔兵。漢八旗有三萬人。蒙古八旗極其附屬兵,一共三萬人馬則會在長城之外和滿漢八旗匯合,最終征明的兵馬會達到十二萬人。
多鐸是鑲白旗的旗主,因此此次出征,鑲白旗出動的兵馬最多,38個牛錄一共派出了三千五百名重甲精銳,八千名包衣奴才---不要小看這些包衣奴才,雖然他們不是正式的兵士,只是下賤的奴才,但也多兇悍善戰之輩。康熙朝,吳三桂起兵時、蒙古察哈爾布爾尼趁機叛亂、北京空虛,就是組織這些八旗家奴平定的。
阿巴泰只是一個小小的貝勒,手下只有六個牛錄,但他是正藍旗的人,而正藍旗的旗主是黃太吉之子豪格,豪格雖然看不上多爾袞三兄弟,不想給多鐸加磚添瓦,但阿巴泰是他叔父,他又是正藍旗的旗主,總不能讓阿巴泰太寒磣了,于是撥給阿巴泰8個牛錄的人馬和奴才,讓阿巴泰一共可以直領七千人,加上滿達海統領的正紅旗人馬和一個漢軍八旗和一個蒙古八旗,阿巴泰的偏師一共有兩萬三千人---滿達海是代善的第七子,今年剛二十歲,代善令他統領正紅旗的人馬出征,一來是歷練他,二來也是向眾人表明,未來他會將正紅旗旗主的位置,交給滿達海。
最初,建虜的漢軍旗只有兩旗,后來變成四旗,今年則擴充到了八旗。旗式、編制、官兵員額均等同建虜八旗,八個漢奸固山額真(旗主)分別為:祖大壽之子祖澤潤(鑲白旗)、劉之源(鑲黃旗)、吳守進(正紅旗)、金礪(鑲紅旗)、佟圖賴(正藍旗)、石廷柱(正白旗)、巴顏(正黃旗)、李國翰(鑲藍旗)。
照建虜的編制,漢八旗每旗壯丁應該在7500人左右,不過并不能滿員,每旗壯丁最多也就五千人,此次征明,每旗出三分之二的兵力,也就是四千人左右。八個旗,一共三萬人。
設壇,祭天,賜酒賜旗,雖然建虜不是大明,但漢化卻已經頗深,大明出征的這一套標準流程,建虜人完完整整地都學了下來。
多鐸一一“記下”,隨即禮炮轟鳴,多鐸翻身上馬,向黃太吉和送行的其他親貴抱拳行禮,這中間,最重要的當然是他的兩個親兄弟,多爾袞和阿濟格了。多爾袞臉色凝重,阿濟格卻是一臉羨慕,另一邊的肅親王豪格面無表情,不經意中,嘴角甚至會露出一絲冷笑。
“走!”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漫天遍野,如黑云壓城一般,向明國殺去……
山海關之行,他終于是見到了關寧鐵騎,而從關寧鐵騎的雄健中,他也比較直觀的了解到了建虜八旗的強悍,短時間內,大明尚沒有和建虜鐵騎硬對硬的能力,只能用壕溝和火器招呼,另外,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遼東與關內之間的“咽喉”。有山海關在,建虜就無法隨心所欲的逾越,也因此,朱慈烺才會嚴令范志完和黎玉田死守,不管關內如何,都不許出兵救援,他可不想重蹈前世里,界嶺口失守,薊州總兵白騰蛟帶兵救援,結果在野戰中被建虜軍消滅的覆轍。
薊州到山海山有兩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