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南京蛇鼠
刑部侍郎孟兆祥是一個倔脾氣,勃然大怒,當堂將那些糊弄他的班頭和捕快,扒了褲子打屁股。
巡城的千戶,也不例外。只要令他們?nèi)ゲ閺埧N彥被打的案子,一個一個就都是假意應付,動靜鬧的不小,卻實際進展卻一點都沒有,最后報上來的,還是過去的結(jié)果。
孟兆祥縱使剛硬,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無可奈何。
崇禎帝接到密奏,幾乎不敢相信,他沒想到,南京官場竟敢如此,連朝廷派去的欽差都敢糊弄?于是給南京鎮(zhèn)守太監(jiān)韓贊周發(fā)去一道密旨,韓贊周接旨之后,不敢怠慢,立刻出動南京鎮(zhèn)撫司的錦衣衛(wèi),以鐵腕手腕肅清了南京應天府衙里的不肖之徒,同時也震懾了南京城里那些想要看朝廷笑話的士紳。
事關魏國公,孟兆祥不敢大意,將案件調(diào)查清楚,確定無誤之后,他才上報朝廷。
兩道奏疏同日到京師,文官們看罷,都是大怒,紛紛彈劾徐文爵,認為徐文爵避重就輕,蒙混過關,甚至有人認為,徐文爵目無法紀,就是幕后的黑手,不懲治徐文爵,何以顯示國法皇威?這其中,內(nèi)閣四輔兼工部尚書范景文最為堅持。
首輔周延儒和次輔陳演也都是默不吱聲。
激憤的朝臣和清流,忽然有點懷念太子了。
可惜,太子今日不在。
當然不是。
因此,他非是處置徐文爵不可。
魏國公是太祖始封,和去年被爵的定國公徐允禎同為徐達的后人,去年剛除了定國公,今年又要再除魏國公嗎?傳揚出去,天下人會不會以為,朕孤情寡意,故意在針對勛貴?
見崇禎帝不說話,好像有容忍魏國公之意,有人開始站出來為徐文爵說話,認為徐文爵一向謹慎小心,應該不會參與這樣的事,應該是李弘狐假虎威,借著他的名義,胡作非為而已。
不過沒有人附和他,事情進行到現(xiàn)在,誰都知道,追逮賦之策已經(jīng)是不可能改變了,不說太子,就是御座上的崇禎帝也不會允許半途而廢,原因很簡單,追逮賦進行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只是關乎朝廷的稅收,更關乎朝廷的顏面,甚至是關乎到太子未來繼位的“正當性”,如果追逮賦在壓力之下被迫中止,那么提出此策的皇太子又該被至于何種地位?
這時候,首輔周延儒說話了,他認為魏國公徐文爵給人的印象,一向是謹小慎微,包庇李弘之事,說不定還真有隱情,朝廷還是要詳細查案,謹慎判斷,不宜貿(mào)然決定。
“但如果他們不愿意被安撫呢?”三輔蔣德璟忽然道。
蔣德璟轉(zhuǎn)向崇禎帝:“陛下,一城一地確實鬧不起大事來,臣擔心的是,各地會相互串聯(lián),彼此呼應,同時聚事,那可就不好辦了。尤其是有魏國公的家奴打了朝廷命官,卻沒有受到嚴懲的情況下,那些逮賦者一定會受到鼓勵,有樣學樣,花銀子雇一些地痞流氓,對朝廷派往各地的御史進行騷擾,阻撓御史公干,是極有可能的。雖然朝廷現(xiàn)在預防已經(jīng)有點晚了,但臣以為,亡羊補牢,猶是善政。”
蔣德璟轉(zhuǎn)對他:“李弘、魏國公的家奴、魏國公、還有那些參與此事的人,都必須被嚴懲,以儆效尤;第二,對于逮賦者聚集在衙門前請愿,影響衙門正常工作,甚至鼓動百姓者,各地官員都要拿出魄力,該驅(qū)散就驅(qū)散,該懲處就懲處,絕不可坐任事情鬧大,而內(nèi)閣要做官員的后盾,將此意見明發(fā)天下,如此才能剎住逮賦者在衙門前聚集,試圖鼓動民心,給朝廷制造壓力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