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首富
“你是說,用鄭芝龍?”崇禎明白了。
“……”崇禎沉思不語。
再者,鄭芝龍在福建盤踞已久,手下兵將皆是福建人,調他到天津或者登州,有調虎離山的嫌疑,以鄭芝龍的聰明,不會想不到這一點,萬一朝廷逼迫太急,逼的他重新造反,那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福建沿海,恐怕又要亂了。嚴重點,整個福建恐怕都不為朝廷所有了。
一來,福建太遠了,二來,他對明王朝并沒有多少的忠心,第三,朝廷對鄭芝龍的實力并沒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從上到下,都沒有太把鄭芝龍太當一回事,根本不知道鄭芝龍稱霸閩海十數年,已經積累了富可敵國的巨額財富。那些財富,哪怕只拿來十分之一,也足以緩解大明朝現在的財務危機。
白話文的意思:在擊敗其他海寇,獨霸閩海海峽和月港海貿之后,鄭芝龍每年從往來海商身上收取的關稅銀兩和保護費,一年差不多能有一千萬兩白銀。雖然可能有夸張,但一年五百萬兩應該是有的,而明朝一年的稅銀才四百多萬兩,鄭芝龍一年的收入竟然跟大明朝差不多!
大明朝廷沒有認識到鄭芝龍的龐大財富和驚人收入,因此,也就沒有給予鄭芝龍太高的地位,更沒有對鄭芝龍的財富產生興趣。前世的時候,朱慈烺對明朝官員的短視和無能,很是費解,這么大一個“全球首富”就在眼皮子底下,竟然沒有一個人看見?
后來南明的小朝廷對鄭芝龍倒非常重視,弘光皇帝冊封他為南安伯、福建總鎮,隆武帝更是封他為南安候,負責南明一切軍事事務。
現在是崇禎十五年,大明雖然危機重重,每況愈下,但沒有人會想到,大明朝只剩兩年的壽命了,因此鄭芝龍尚沒有降清之心,朝廷圣旨一下,他絕對不敢抗旨,他能做的,最多就是學習其他軍閥的做派,想法設法的拖延時間,并且向朝廷索要巨額糧餉,一日沒有糧餉,他一日不動身。縱使有了糧餉,他也不會盡遣主力,而是會派一支偏師,應付一下朝廷。
“嗯?”
崇禎也是被那幫總兵們折磨怕了,只要一出兵,總兵們就伸手要錢,沒錢沒糧,一兵一卒都不會動,時間長了,感覺那不是朝廷的軍隊,倒像是私人的雇傭軍了,給錢辦事,不給錢就不辦事。
但朝廷也難啊,天災不斷,不是大旱就是大澇,加上建奴擄掠,流賊肆虐,到處都是嗷嗷待哺的饑民,朝廷稅收一減再減,其中一多半的錢糧都用在了遼東,剩下的錢糧根本不夠支撐全國的亂局。
“被朝廷招安之后,鄭芝龍雖然不再搶劫商船了,但因為他是泉州水師參將,壟斷了福建出海的海路,出海的商船為了自保,都會向他繳納一些銀兩,俗稱買水,買水之后,商船會掛起他鄭芝龍的旗號,有了這個旗號,海上的大小海盜們便不敢再為難。因此,這十幾年來,鄭芝龍賺下的銀兩也不少。”
最后,朱慈烺說出結論。
半晌之后,他緩緩道:“春哥兒,這些你都是從哪里聽來的?”
“商人向鄭芝龍買水,卻為何不向朕買水?去年朝廷的市舶稅只有區區四萬兩,鄭芝龍卻賺了多少?怕是有幾十萬兩吧!”
市舶稅,既海關進出口稅。
“父皇,這事倒也怨不得鄭芝龍,我朝商稅,三十取一,一艘載貨十幾萬的大船,也不過繳幾兩銀子,而海商的利潤,最少是三倍!與其讓那些海商都拿走,還不如讓鄭芝龍截留一部分。這些年來,鄭芝龍掃蕩閩海,肅清海寇,還打敗紅毛人的艦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師,所耗巨大,但卻沒有跟朝廷要過一兩銀子。”
在他力挽狂瀾的謀劃里,鄭芝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天下沒有安定之前,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