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東林首秀
“閣老說言甚是,臣附議。”次輔陳演也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有經緯之才,鹽政改革四策,策策都是治國良策,然第一策牽涉眾多,貿然實施,恐有窒礙難行之處,因此老臣以為,應徐徐圖之。”
謝升皺著眉頭思索了一下,最后也出來拱手。
其他眾臣七嘴八舌,但總體還是贊成首輔周延儒的意見。
忽然有一大臣站了出來。
蔣德璟一站出,整個朝堂立刻就靜了下來。
“陛下,臣以為,殿下的鹽政四策中,第一策尤為重要,如放棄第一策,其他三策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廢除鹽商鹽幫的專買專賣,又截斷了私鹽流出的途徑,那市場上的鹽,不就完全被他們壟斷了嗎?到時不要說300文,就算賣500文,百姓們又有什么辦法呢?如此不但沒有革除鹽政弊端,反而有雪上加霜的嫌疑,因此臣以為,太子殿下的第一策,絕不可輕棄!”
百官們輕聲議論。
朱慈烺卻是叫好,蔣德璟的見識不亞于吳甡。
蔣德璟板著臉:“發圣兄,那請問,‘治大國若烹小鮮’,此語何解?”
陳演有點惱,心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道德經里的名言,每個讀書人都知道,你堂堂進士,禮部右侍郎,豈能不知道?在朝堂上當眾向我請教,這不是出我的難堪嗎?
蔣德璟還是板著臉:“此語出自《道德經》,譬如煎一條小魚,最忌猛火大力翻炒,如是則碎爛焦糊矣。治國亦是如此,舊例或有積弊,然沿襲至今者,必有存在的道理,驟然變更,恰如大火猛炒,百姓一時難以適應,恐會發生激變,發圣兄,是這意思嗎?”
“那么請問了,發圣兄你覺得,我大明現在是一條什么魚呢?是剛從河里撈上來的鮮魚,還是已經快被煎糊了?”蔣德璟冷冷問。
朝臣微微騷動。
歷史上,蔣德璟只所以被罷官,就是因為在朝堂上和崇禎大聲辯駁,一點面子都不給崇禎留,偏偏已經是崇禎十七年,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崇禎心力疲憊,已經無法冷靜的思考問題,蔣德璟知道官職不保,不等崇禎下旨,自己就引罪去位了。
轉對崇禎,拱手道:“臣覺得,難以適應,不堪其擾的并不是百姓,而是那些鹽商和鹽幫,只要各地官員嚴加彈壓,他們翻不起什么大浪。另外,朝廷雖然剝奪了他們的專買專賣權,但并沒有剝奪他們的買賣權,他們依然可以買鹽賣鹽。如果是心向朝廷,安分守己的鹽商鹽幫,斷不會有鬧事的心思,如果真有鬧事者,必然是貪心不足,想要渾水摸魚的歹人。對這些人不必客氣,各地官府嚴厲彈壓即可。”
蔣德璟話音部落,吳牲就站出來附議了。
周延儒掃了陳演一眼。
崇禎皺著眉,在龍座前來回的踱步。經過這一番的辯論,他已經知道朱慈烺鹽政四策中第一策的重要性,但鹽商鹽幫的專買專賣是祖制,很多鹽商都是功勛的后代,一旦廢除了,不說這些鹽商鹽幫會不會鬧事,只說僭越祖制的這一頂大帽子,就讓他有點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