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諜報天才
礦工當步兵好,但如果是火槍兵,朱慈烺更看好注重協作和服從口號的纖夫。
而李若鏈去天津,主要招募的是適合當火槍兵的纖夫。
即便如此,朱慈烺還是有點不放心,他給了董琦和李若鏈臨時處置的權力,不要怕花錢,只要能招到好兵,再多的錢他也愿意出。
照戚繼光《練兵實紀》所說,凡是那些臉皮白凈、行動伶俐、看見官府也毫無顧忌的人,都不是好兵員。因為這些人都是城市的油滑之徒,關鍵時刻靠不住,不但自己開溜,還會拉著其他人一起溜。萬一被抓住,他們又有足夠的口才嫁禍于他人。所謂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湯,這種人在軍隊中,不但不能作戰,反而會起到瓦解軍心的作用。
那些黑大粗壯、皮肉堅實、憨厚愚笨、沒有家眷、身家清白的鄉野之人,才是上佳的好兵員。
目送李若鏈和董琦離開,朱慈烺忍不住想起了一個人。
高文采,錦衣衛街道坊掌刑千戶,宛平人,甲申之變中,組織軍民激烈抵抗李自成,后聽說崇禎皇帝已經在煤山自殺后,歸家,閉門,與全家十七口人一起上吊自殺殉國。
所謂掌刑司,其實是一個反間諜機構,前世里,人們把錦衣衛描述成一個無所不能,連大臣一夜上幾次茅房都知道的特務機構,但真實的錦衣衛卻并沒有那么傳奇。錦衣衛最盛是在嘉靖朝,其龐大的情報網絡曾經遍布整個大明帝國,最遠甚至延伸到蒙古草原的科爾沁、察哈爾。那時的錦衣衛可真是威風赫赫,無所不能,天涯海角,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在其掌握之中。
到了崇禎朝,因為崇禎帝本人對閹黨的厭惡,而閹黨又是廠衛的代名詞,閹黨倒臺,廠衛中的錦衣衛也跟著倒了霉,不但被崇禎嚴格限制了權力,每年的經費也是減了再減。十五年過去了,錦衣衛基本被廢,活動范圍僅限于京畿地帶,甚至是京師城內外。
對外情報網徹底完蛋,對內的防諜,錦衣衛還有些能力。
高文采加入掌刑司后,幾年時間,一連破獲了好幾起的細作案,摧毀了建虜在京師的一個間諜網,立了大功。
高文采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話,建虜的滿語也能聽懂,易容化妝,跟蹤反跟蹤,殺人不見血,這些間諜的高級本領,他都很精通,這一發現令朱慈烺驚喜不已,試探著問了一聲:“高文采,如果有機會,你可愿意到建虜的沈陽走一趟?”
“哦?”不比防諜,當間諜可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即使是在前世,已經進入文明時期的西方世界,在戰場上發現敵國間諜也都是處以絞刑,而士兵卻可以當俘虜,不必擔心有生命危險。
“臣有一個好友,名叫楊之俊,先前是京營的千總,三年前,遼東之戰,他兵敗投降了建虜,不過臣始終堅信,他不是真心真意的投降,而是仿效漢朝李陵,想要伺機重回我大明。去年的時候,臣聽說他在沈陽的漢軍營中擔任參將。”
高文采點頭。
所以朱慈烺很猶豫。
高文采說的斬釘截鐵:“殿下,讓我去吧,只要你答應赦免楊之俊,我保證一定能說服他。”
“一個楊之俊,不值得你冒險。”朱慈烺還是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