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槌定音
“不妥!漕運海運已有定論,史可法不必進京?!?br/>
雖然謝升是內(nèi)閣四臣,蔣德璟只是一個禮部侍郎,但因為蔣德璟是朝中東林之首,氣勢并不比謝升差,雙方各有擁躉,一時僵持住了。
朱慈烺知道不能再等,起身走到殿中,向崇禎施禮:“父皇,兒臣有不同的想法?!?br/>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
“漕運是我大明的根本,絕不可輕廢?!敝齑葻R首先表明態(tài)度。
“但兒臣聽說過一句話,叫做雞蛋不可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去年浙江鬧匪,致使漕運中斷三日,雖然官軍很快就平息叛亂,疏通了漕運,但此事卻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尤其張獻忠等賊有向江南流竄的跡象,一旦他們占據(jù)了運河的某一點,切斷漕運,京畿地區(qū)的糧米供應豈不立刻就會陷入危機?”
不但他,殿中群臣也都是微微變色。
也就虧了朱慈烺是皇太子的身份,如果是其他人,立刻就會被群起攻之,套上一個“危言聳聽”的罪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兒臣以為,海運雖然不可以全面放開,但適當放開一點小縫,還是可以的,一來找尋利弊,二來預防風險,縱使漕運被阻,朝廷依然可以通過海運從江南調(diào)配糧米到京畿?!敝齑葻R道。
朱慈烺向謝升拱拱手,謝升是東華閣大學士,內(nèi)閣四臣之一,該有的禮節(jié)不能少,然后緩緩道:“江南各省,南直隸,浙江、安徽、四川、兩湖、山東等地糧米都是通過漕運運送到京畿的,其中,南直隸、浙江和山東最為省事,因為漕運就從三地境內(nèi)通過,四川有嘉陵江通長江,也算是便利。安徽兩湖稍遠一點,需要先經(jīng)過水路轉(zhuǎn)運,少則七八日,多則十幾天,才能運轉(zhuǎn)到漕河。但兩廣福建就遠了,最少需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將糧米送到淮安,淮安到京師,又得一到兩月,前后算起來差不多四個月時間,實在是太慢了。廣東福建都是靠海之地,如果能在這兩地試點海運,直接海送到天津,而不必到淮安運轉(zhuǎn),一定能事半功倍。如此不但提升效率,也減免了兩地的轉(zhuǎn)運之苦?!?br/>
朱慈烺雖然支持漕運,但卻也支持宋玫的建議。
群臣嗡嗡議論,一時沒有人出來反駁朱慈烺。
說完,深深一躬。
崇禎不是頑固古板的性子,不排斥接受西洋先進思想,大量引進火器,甚至還為天主教提寫匾額,對于新鮮事務他歷來都很有興趣探尋,對海運,他并不反對,甚至心中是支持的,不然他也不會令沈廷揚建造新式運糧船,還做了一次從淮安到天津的試驗。
不說那十幾萬人的生計,只說說牽扯到漕運利益的有關官員,就是一個龐大數(shù)字。
加上海禁是祖制,他就更是不敢輕啟海運了,明知道海運更快更省他也是不敢。
是啊,不全面放開,只要廣東福建兩地海運,不但可以試驗海運成效,而且不會影響漕運穩(wěn)定的大局。
兵部尚書陳新甲原本是漕運的堅決支持者,漕運海運之爭,他本來不打算說話,不過朱慈烺“漕米改海”的政策一拋出,他就知道自己站錯了隊伍,連忙棄暗投明,出列而奏道:“漕米改海兼顧漕運和海運,廣東漕米不但可海運到天津,甚至可直接運送到覺華島,用作寧遠的軍糧,中間省去轉(zhuǎn)運之苦,臣以為,可以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