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天工開物
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作者,明末著名的科學家,農學家,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面的知識作了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并著述成書使之能夠流傳下來。
這其中有兩個科目對現在的大明尤其重要。
這三人都是農學家。
宋應星對農業研究深刻,連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在《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記載,簡單講,宋應星就是一個是明末的袁隆平,如果能把他任命為“農業部長”,當然了,大明還沒有農業部,不過只要給他一個適當的職位,并且全力支持他,讓他向大明百姓傳授耕種玉米、土豆和紅薯的方法,使北方地區提前一百年遍種玉米和土豆,并不是什么難事。
除了宋應星,蘇州人薄玨對機械之術也頗有研究,朱慈烺也派人去請了。
朱慈烺急急回城,剛進了城門,就看見對面街道來了一頂轎子。
田守信小聲道:“殿下,好像是吳甡吳侍郎。”
轎子停下,轎簾一挑,吳牲從里面走出來,快步到朱慈烺面前躬身行禮:“見過殿下。臣正要去見殿下呢。”
吳甡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先生來的正好,我們一起去見一個人。”
吳甡坐轎在后跟隨。
“臣宋應星見過太子殿下。”
“先生快快請起!”朱慈烺一臉尊敬,兩步上前將宋應星扶起來,殷切問道:“先生一路辛苦了。本宮冒昧把你請來,不知道路上可還順利?”
宋應星也是有功名的人,宋應星和兄長宋應昇在萬歷四十三年同時中舉,崇禎四年(1631年)宋應升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八年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十一年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為省觀察使下的屬官,掌管一府刑獄,不過任期未滿,宋應星就辭官回家了。
其實這個問題他都想一路了,他不明白,堂堂皇太子為什么要召見他?而且還命他將家中子侄帶來?十天前,當東宮的小太監和錦衣衛出現在他面前時,他簡直不想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回想起來,都感覺是在夢境中。
朱慈烺進到正堂坐下,目光再一次落到宋應星身上。
從皇太子朱慈烺對宋應星的重視態度看,他已經知道宋應星不是一般人。
說了一會家常,見宋應星的情緒漸漸穩定,不那么緊張,朱慈烺切入主題。
宋應星驚訝極了,趕緊拱手做謙虛狀,他沒想到,太子爺居然會看自己的書。《天工開物》雖然極具歷史意義,但在這個時代卻并不為人重視,雖然有出版,但沒有賣出多少,這個時代士子們最喜歡的還是風花雪雨,《天工開物》的出版數,還不如阮大鋮戲本子的一個零頭。士子如此,朝堂上的大臣也不例外,《天工開物》雖然在崇禎十年就出版了,但卻沒有掀起任何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