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魚干撬海
崇禎盯著周后,驚訝:“你同意了?你知道不知道這有多危險?萬一有歹人……”
“太子身邊的一百錦衣衛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你又派了武驤左衛,這一次隨定王慈炤長平出宮的一百侍衛也都是精壯英武之士,有他們的護衛,就算是有歹人,也不傷不到定王長平分毫?!?br/>
崇禎呆愣了片刻,默默走了。
徐高急急去傳旨。
“我不想回去,再逛一會吧,太子哥哥,求你了?!?br/>
朱慈烺小聲:“下月還有十五,你還有機會出來,但如果你不守規矩,那以后可就再也出不來了?!?br/>
同一時間,內閣值房。
內閣四臣看罷都是默然。
但皇太子所說又合情合理,北方糧米短缺又是事實,如果能從大海捕撈到更多的魚獲,制作成魚干,供以軍用,甚至推廣開來,以解北方懸釜之苦,又有何不可呢?歷來魚獲難以北送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保鮮問題,再好的魚獲出不了廣東福建就餿了。魚干不但解決了保鮮問題,能長期儲存,且實用方便,就算稍微違反一點祖制,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可。
原因就是因為祖制。
現在皇太子又提了出來。
但周延儒他們都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海禁這個口子既然開了,那些出海遠洋的漁民朝廷恐怕就很難再管束。
最后,皇太子的政策一向都是在朝廷上公開提出,今日怎么改成奏疏了?陳演,謝升和魏造乘都是不解,但甚解圣心的首輔周延儒卻隱隱已經猜出了皇太子的用意。
周延儒起身站起。
而“魚干”就是重大事務,內閣難以決斷。
看罷朱慈烺的奏折,崇禎帝一向焦慮的眼神中微微有欣慰---京營撫軍這么多日子,總算是知道一點朝廷的規矩了。不上奏疏,卻在朝堂上公開提出政見,其實并不符合朝廷體統,雖然經常有朝臣這么干,但在崇禎帝的內心里,這都是不符合朝廷禮制的。
如今見兒子通過奏疏,而不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一些令他措手不及的政策,這令他頗為欣慰。
這明明就是要改變海禁的祖制嘛。
但朝廷財政困難,京營糧米緊缺又是事實,而魚干的好處也讓他頗為心動--如果京營真能用魚干做軍糧,不但減輕了朝廷糧米的負擔,而且魚干不生火,泡水即可食用的特點,的確挺適合做軍糧的。
崇禎帝并不是一個死板,抱著祖制不放之人,從他命令沈廷揚實驗漕米改海就可以知道,只要能挽救天下危局,肅清流寇收復遼東,他并不在意做一些改動,但是呢,他又極重視自己的清譽,不想輕易承擔改變祖制的惡名,就像是南遷一樣,很多事情都在他猶豫不決中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