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補救之策
每每想到這兩件事,崇禎帝都會恨的咬牙切齒。
建虜流賊也就罷了,難道官員的貪墨朕也管不了嗎?
東廠主內,錦衣衛主外,運河監督是錦衣衛的事。
崇禎掃了周延儒一眼,再看朱慈烺:“你繼續說。”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在內憂外患不斷、朝事艱難、松山大敗的情況下,他這個首輔就更是膽戰心驚了。
崇禎十四年到十六年之間一系列的亂局,首輔周延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穿越而來后,朱慈烺越發認為郝炯對周延儒的彈劾十分準確。
另外,徐允禎私人小煤窯只沒有被查封的原因朱慈烺也知道了。
徐允禎私人小煤窯的信息和資料在一夕之間被清理的干干凈凈,刑部督察院大理寺都默不作聲,有此能量的人,整個大明朝只有一個,那就是內閣首輔周延儒!
不過朱慈烺并不打算將此事挑明,一來他沒有證據,周延儒位高權重,一國之宰相,深得崇禎帝信任,冒然提出,不但打不到周延儒,說不定還會損及自己皇太子的威信,第二,周延儒雖不是輔國之臣,但卻是如今唯一能勝任內閣首輔,令朝堂不至于太過動蕩,朱慈烺可以全力應對五月開封之戰,不至于憂心朝堂紛亂的人,因此,非有必要不宜輕動。
朱慈烺拱手繼續道:“父皇,錦衣衛可能會疏忽,清明的官員也可能墜落,要想杜絕不法商人在米袋中藏私,堵住厘金稅流失的漏洞,只靠嚴厲的刑罰是難以做到的,兒臣倒是有一個想法,說出來請周老先生大人指正!”說完,向周延儒拱手。
“什么辦法?”崇禎皺著眉。
崇禎和周延儒眼睛里都是疑惑,不等兩人問,朱慈烺解釋道:“糧米是免征厘金稅的,不法商人將其他應納稅的物品夾藏在米袋之中,造成檢核不易,一艘船幾十甚至是上百的米袋,厘金局沒有能力一袋袋的開封檢查,這是那些狡猾的商人一定會利用的漏洞。”
暖閣一下就靜了下來。
糧米先交厘金稅,等到靠岸驗明數量無誤之后,朝廷再將收取的厘金稅退還給商人,這一來一去,麻煩增加了不少……
“殿下所說,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老臣有點不明白,既然要退,又何必先收呢?在北新關裝船之前,一一開袋檢查,確定糧米的數量,最后通州靠岸下船之時,核檢確定,無誤放行,有誤則嚴厲責罰,收不收厘金稅好像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周延儒問。
前世天朝有出口退稅制度,也是先征稅,年底結算到一定的出口額之后實行退稅,鼓勵的就是出口,
糧米退稅雖然和出口退稅不同,但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