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遂發槍成
劉若愚抬起頭,聲音低沉但卻壓不住心中的激動:“回殿下,第一支遂發火槍,已經造出來了?!?br/>
他心中的激動無法形容,他等一天已經等了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來,他連睡覺都在想著遂發火槍,有遂發槍才能有接下來的一切,沒有遂發槍,他建軍練軍,短時間將精武營改造成一支精銳,扭轉朱仙鎮之戰和建虜入塞的計劃就會落空。
但自從畢懋康到火器廠后,朱慈烺一次也沒有視察過,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想給畢懋康和劉若愚添加太多的壓力。
因此朱慈烺一直都忍著。
春風得意馬蹄疾,朱慈烺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火器廠。
畢懋康,宋應星,連同他們兩人的幾個子侄正在門前恭候,
宋應星還是那般清瘦,不過眼圈也微微發黑,看來也是有段時間沒好好休息了。
進入火器廠,朱慈烺直奔右邊的那一處大宅院,那是火器廠的研發部,所有
“殿下?!?br/>
雖然西洋精鐵還沒有送到京師,但時不待我,朱慈烺派人在京師各大商鋪搜集到了十幾斤,全部交給畢懋康以制造燧發槍機的主彈簧。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和折騰,終于做出了第一支樣品。
遂發槍的設計和制造都不是難題,難點在于主彈簧的制造。
彈簧兩個要求,一個是有力,另一個是耐用。
對于彈簧的制造,從一開始朱慈烺就不敢輕忽,他把自己腦子里關于彈簧的一些記憶一股腦的全寫在了幾張大紙上,交給畢懋康--只恨他前世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對五金機械沒有涉獵,對彈簧的了解只有這么多了。
朱慈烺的條子令畢懋康茅塞頓開。
激動狂喜的同時,畢懋康對太子的博學,又佩服又感激,同時也有點自責,如果早點重視太子的建議,也許早就把彈簧造出來了。
那就是如何將所有的彈簧都做到大小一致,性能一致,保障了大規模生產出來的彈簧能裝配到任何一支遂發槍上?
正當畢懋康又陷入困境之時,宋應星將一個小機械送到了他的眼前。
原型是中國南方編織絲綢所用的木制的一種小機械,名曰纏絲機,一柄木把,一邊搖一邊纏絲,宋應星的《天工造物》里有記載,宋應星稍微一改裝,由木制變成鐵制,用來纏彈簧,極為合適。
這當然也是朱慈烺的安排。
同時這也是朱慈烺要把宋應星和畢懋康都安排在火器廠研發部的原因,宋應星和畢懋康都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技術人才,都有專門的著述,將他們兩人安排在一起,相互探討,互通有無,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