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關稅抵押
鄭芝龍楞了一下,抬目看向太子,瞬間就明白太子的意思了。
不但他,鄭森也明白了。
商家幫助朝廷,本朝并非沒有這樣的先例。大明朝第一富商當屬洪武年間的沈萬三,那可真正是富可敵國,朱元璋修南京城墻沒有銀子,他沈萬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南京城何等雄偉,沈萬三就助筑三分之一,又是何等的財力?只是錢財太多了并不是好事,沈萬三很快就被朱元璋找了一個借口,沒收家財,流放云南了。
從那以后,商家們對和官府打交道非常小心,再不敢輕易幫助官府了,加上朱元璋本人對商人有偏見,皇明立朝之初就制定了打壓商人的國策,讓商人們戰戰兢兢,雖然明中后期以后,商人地位逐漸提高,但因為有“祖制”這個大帽子,商人還是上不了臺面。而商人們也都吸取沈萬三的教訓,堅持財不外露,因此在明朝后中后期的亂局中,雖然各地富商無數,但朝廷卻很難從他們手中摳出銀子來。
所以,這筆銀子他真不想出。
但如今情勢下,他不出銀子又不行,彷徨中,太子的話讓他眼前豁然一亮---對啊,找幾個商人做白手套,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嗎?
漳州月港,大明朝官方唯一批準的正式通商口岸,所有中外貿易都必須在月港進行,這是大明海禁政策之下,唯一開放的一扇小門,因為是隆慶帝(明穆宗)開放的,也稱隆慶開關。因為是官方唯一批準的合法口岸,所以月港每年貿易量巨大,但因為稅率實在是太低了,加上走私猖獗,因此每年的市舶稅只有區區四萬兩,還不如鄭芝龍隨便一艘船一年出海的利潤。
抵押市舶稅?
鄭森也驚訝。
明著是和福建海商借,但其實就是和鄭芝龍借,雖然沒有挑明,但雙方彼此已經是心知肚明。
太子不是一般的朝臣,是國本、是未來的皇帝,得罪了太子,鄭家未來的前程必然黯淡,所以不管為現在還是將來,這筆銀子,他都必須掏了。
“此話當真?”朱慈烺笑了--鄭芝龍終究還是一個聰明人。
“好!”
鄭芝龍暗吸一口涼氣,太子的胃口可真是不小啊,二十艘大船,一百艘中小船,將近于是他福建水師四分之一的兵力。當然了,他隱藏的實力,也就是海上商船和護衛船并不在此列。
其實朝廷是可以直接下旨調船的,但鄭芝龍一定會提出錢糧的要求,朝廷拿不出,他就有借口拖延,拖來拖去就不了了之了。但現在是他自己主動提出,朝廷就沒有錢糧的難點了。
鄭芝龍知道關鍵的問題來了,他暗暗吸口氣,一字一句的斟酌回答:“臣不敢多說……二十萬兩銀子,應該是不成問題的?!?br/>
沒想到太子卻搖頭:“二十萬兩可是不夠,登州水師新建,用銀子的地方眾多,新建營房,修葺碼頭,軍服鎧甲、鳥銃火炮的配備、隨軍家屬的安置,哪個地方不需要錢?我看最少需要六十萬兩,另外還需要有二十萬兩銀子到琉球和倭國購買朝廷急需的硫磺和銅鐵,兩者相加起來,一共需要八十萬兩?!?br/>
但他能抗拒嗎?
鄭芝龍臉色難看。
鄭芝龍暗暗咬牙:“沒,福建海商忠于朝廷,愿為朝廷分憂解難,縱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