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沈陽佟家
多鐸恭恭敬敬地抱拳:“臣弟謹記。”
黃太吉起了頭,三個漢臣這才敢一個發言,將明太子在大明朝堂和京營中的一些作為向滿清親貴進行說明。滿清初立,很多事情都還沒有規制,領命之人可以隨意而為,大明卻不同,一切都有規制,尤其是身為皇太子,受到的拘束會更多,但明太子卻可以一一可為,連“代天巡狩”都能做到,這中間既有敢于抗爭,也有手腕靈活的原因。
三個漢臣說的慎重,黃太吉和多爾袞聽得仔細,其他幾個建虜親貴卻有點意興闌珊---相比于繞圈子的政治,他們更喜歡軍事,阿濟格甚至打起了哈欠。御座上,黃太吉不經意的皺了一下眉頭。
阿濟格斜眼:“右參政不用擔心,等我十五弟得勝歸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
阿濟格臉色一沉:“你的意思是……征明無用了?”
接話的不是祖可法,而是御座上的黃太吉。
黃太吉笑瞇瞇地說道:“不管如何,我大清的糧食和布匹長期不能自給,須依賴明國,是我們的短板,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屯田之事,要更加抓緊。”
聽到此,聰明如代善和多爾袞者,已經明白黃太吉的意思了。
征明本是滿清一貫的國策,現在卻將責任推到了明國,甚至是明太子的頭上:都是你們擅自關閉張家口貿易,我大清才會征明,無形中占據了道德的高點。雖然誰都知道這是借口,但說起來卻可以振振有詞。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歷史上發生的很多大事件,明明是鬼都不相信的理由,但主事者卻要拿出來,鄭重其事的奉為真理,比如“清君側”。
有了借口,才能有說詞,也才能找到行為的正當性。
多鐸腦子稍微慢一點,不如代善和多爾袞,他皺一下眉,抱拳問道:“皇上,如果明國求和,同意重新開放張家口的邊貿,難道臣弟還要退兵不成?”
黃太吉依舊笑瞇瞇:“遇上明國使者,你可說,我等奉君命來征,只管征伐,你國如果真有求和的誠意,可去盛京到我君面前言之,但有君令。我等自然就會退兵。”
該搶還是搶,如果明國求和,就把球踢到盛京,不管明國是真求和假求和,都必須到盛京走一遭。一來一往,最少也得兩三個月,那時他早已經搶奪完畢,滿載而歸了。
皇上,高啊。
議政會議結束,眾親貴魚貫離開大政殿。
大政殿中。
沈陽,原本是大明在遼東的重要衛所,但自從天啟元年,明軍兵敗沈陽之后,沈陽就成了建虜在遼東的統治中心,黃太吉建政之后,改沈陽為“盛京”,在沈陽大興土木,修建皇宮,正式立沈陽為國都,與明朝的北京相對應。
就在建虜議政會議結束的同時,在沈陽城西南的井字街口,熙熙攘攘地人群中,一個戴著皮帽的蒙古商人正走過街前的一座牌坊。這牌坊乃是萬歷年間所建,規模宏大,表彰的乃是一位原籍沈陽的大明官員,在沈陽滿城都是辮子,漢人衣冠完全不見,只有滿耳的漢語漢音之時,這座標準的明式大牌坊,特別是上面的萬歷年號,顯得有點突兀,令這一位蒙古商人不禁稍稍駐步,抬頭多看了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