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決斷
薊州軍情的大變化,都是建虜先行的偵騎以生命為代價,打探回來的。先發(fā)的五十名精銳偵騎,最后回來的不過五六人。
明白的講,難道是盛京有明國的奸細嗎?
所以,范文程可惡!
大清入塞,面對堅城,歷來都是能攻則攻,不能攻就繞道。反正明國地界大了,到處都是財物,不可能每一個地方都守衛(wèi)的密不透風,十城中攻下五城,大清就會滿載而歸。
強攻嗎?
如果不強攻,大軍又要如何通過薊州呢?
多鐸怒。
明國的堅壁清野讓十萬大軍徒勞無功,心中憋著一口氣想要殺到明國京師之下再發(fā)泄,但現(xiàn)在卻被阻隔在薊州城下,面對堅城和壕溝,他該如何選擇呢?
“張參政,你怎么看?”
穿著漢軍鑲藍旗的甲胄,四十多歲,留著小胡須,小眼睛不大,但卻閃著狡黠的光芒。
但多鐸看重他的不是他副都統(tǒng)的位置,而是因為他是黃太吉的心腹--漢軍八旗旗主,幾乎全部都是黃太吉的心腹,而正是因為有漢軍八旗的支持,黃太吉的皇位才會穩(wěn)如泰山。此次出征,張存仁親自帶兵,怕也是有秉承黃太吉的心意,有監(jiān)視多鐸的意思。
張存仁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抱拳。一臉愁容的說道:“回豫郡王,末將以為,此次入塞,明國怕是早有準備,前方堅壁清野,后方重兵把守,薊州又是雄城,急切難下,我軍不宜強攻,不如繞道行軍。”
“標下以為,從馬蘭峪、點魚關(guān)一代出關(guān),繞道蒙古草原,遵循上一次的舊路,從墻子嶺或者古北口一代入關(guān)是上策。松錦之戰(zhàn)之后,明軍兵力受損嚴重,薊州城薊州南原加上翠屏山梁,明軍兵馬最少也在四萬以上,明國重兵既然屯于薊州,密云一代必然空虛,我軍可以乘隙攻擊。”
尼堪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的第三子,作戰(zhàn)勇猛,雖然其父褚英被努爾哈赤處死,連帶他本人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到現(xiàn)在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貝子,不過他作戰(zhàn)勇猛,屢立戰(zhàn)功,在哈爾哈赤的孫子輩中,算是首屈一指的統(tǒng)兵大將,在戰(zhàn)場上從無退讓,聽到張存仁提議繞行,要避開面前的明軍,他立刻就不同意了。
尼堪雖然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但論實際年齡,卻比多鐸還要大四歲,基本算是同齡人,加上他平常也喜歡玩鷹,和多鐸興趣相仿,因此兩人關(guān)系相當親密,也因此,他才敢在大帳中打斷張存仁的話,直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提出來。
別說松錦之戰(zhàn)后明軍精銳盡失,就算過去明軍精銳尚在之時,大清也沒有這么怯弱過啊?
最重要的是,多羅貝勒阿巴泰率領(lǐng)的偏師已經(jīng)從墻子嶺一代入塞了,難道大軍主力要跟在阿巴泰的屁股后面嗎?
多鐸不動聲色,淡淡笑:“固山貝子勇氣可嘉,不過還是要聽張參政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