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防線隱憂
“不用。就這么定了。”朱慈烺淡淡回答:“京師尚有十萬人馬,安全無虞。”
朱慈烺卻是猜出了的心思,于是問道:“楊制臺是想知道虎大威渡海攻擊之事吧?”
朱慈烺微微一笑:“剛接到的軍報,他們已經出海了。”
楊文岳喃喃而走,夜風吹拂著他,他心頭擂響著戰鼓,不為眼前的通州,而是千里之外的遼東海岸,雖然已經貴為二品的總督,一線的封疆大吏,又經歷了這么多的戰事,有所倦怠,但楊文岳骨子里卻依然還是一個熱血青年。面對大明軍隊十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踏上遼東故土,他心里的激動按捺不住。
楊文岳之后,朱慈烺召來了堵胤錫。
朱慈烺卻是微微笑,穿越到這個時代,他最大的快樂就是和歷史書本上的那些人物進行交談,不管是忠臣還是惡官,都能令他有所頓悟,然后,他對某些事情的處理,就更加有信心和心得了。
“殿下請問,但是臣所知,臣必不敢有所隱瞞。”堵胤錫恭敬回道。
最初,堵胤錫有所顧忌,有點不敢言,但在太子溫潤鼓勵的目光之下,他漸漸放開了心房,開始具體陳述自己的一些看法。當然了,并非全部,他還是有所保留的,畢竟他對太子還不甚了解,不敢將真實想法全部說出。
朱慈烺是一個穿越者,可以從結果找原因,但堵胤錫卻是一個身在此山中的當世人,很多事情他看不到結果,也無法預測未來,但他的看法卻和朱慈烺心中的一些想法驚人的相似。
“殿下,自臣入仕以來,臣就一直在思索緩解天下危局之道,但卻苦無良策,直到去年殿下提出廢遼餉,開厘金,革鹽政,追逮賦,臣才猛然驚醒,這不正是臣一直在苦尋的答案嗎?殿下的睿智和魄力,臣佩服不已。”堵胤錫向朱慈烺拱手行禮。
“天下社稷,其實就是一個財,如果百姓衣食無憂,朝廷府庫永盈,天下自然就太平,但這個財要如何來,卻是歷朝歷代大傷腦筋之事。臣以為,兩宋財賦之策,或可有借鑒之處。”
最后,堵胤錫一臉憂慮的說道:“此次建虜入塞,虜酋黃太吉親自領兵,來勢洶洶,怕不止是報去年兵敗之仇,臣以為……建虜怕是有更高的企圖。”
“我軍四萬兵馬嚴守運河,想要將運河變成長江那樣的天塹,但臣以為,長江只所以是天塹,古來分割南北,其關鍵的因素,并非是江岸的守軍和濤濤的江水,而是江中的戰船,若沒有戰船,長江天塹也是守不住的,今日運河也是如此,河中若沒有戰船巡弋警戒,怕也是很難長期堅守……”
像是看出了太子的憂慮,堵胤錫說道:“殿下,臣聽聞,我大明水師之中有一種鷹船,輕型,所載不過十人,兩頭尖翹,不辨首尾,進退如飛,機動性強。四周用茅竹密釘以掩護,竹間留銃眼,水兵在船上發銃,打擊敵人,臣以為,鷹船用在運河之上正在合適,鷹船極窄,足可以在靠近西岸、我方一側的水域航行,建虜夠不著,又因為速度奇快,建虜想要奪取也是難……”
“天津乃是我大明三大水師,自然是有的。”堵胤錫道。
朱慈烺面露喜色,忍不住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多謝堵主事提醒,”轉對身邊的唐亮:“立刻給天津巡撫路振飛傳令,令他挑選精銳鷹船,巡查運河全線。”
唐亮躬身。
朱慈烺猛地站起:“確定無誤,就是白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