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欽差人選
乾清殿。
群臣都低著頭。首輔周延儒更是眼觀鼻鼻觀心,動也不動---太子奪情,這個鍋太大了,他不敢背,也背不起。
見是三輔蔣德璟站出,說出了自己想說的,崇禎帝微微松口氣,有點欣慰,又有點難過,咬牙看向其他人:“你們以為呢?”
群臣一起躬身,異口同聲。周延儒帶頭行禮,對于太子奪情,一個字也不肯多說。
“是。”王之心躬身,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宣揚道:“宣,太子上殿~~~”
群臣看向太子的目光都是凝重,心情卻是各不相同。
“圣人云,移孝為忠,孝則不匱。黃師傅也時常教導兒臣,身為國本,當以天下為重,此不止是報答父皇,也是報答母后的養育之恩,為大明,為社稷,兒臣愿意。”朱慈烺肅然道。
但今日是重臣議事,身為詹事府詹事的黃道周并不在殿中,不然聽到太子拿自己的話當擋箭牌,黃道周一定會急的跳起。
于是就在殿中,內閣和司禮監共同擬旨,太子假天子節鉞,代天巡狩,節制湖廣陜西四川南直隸所有文武和兵馬,務使早日平定流賊----大部分的內容都和太子第一次解圍開封相同,不同的是,這一次,在隨太子出京南下的人員中,多了一個人,那就是撫寧侯朱國弼,朱國弼現在是京營協理,太子出京,京營肯定要再出護衛兵馬,崇禎帝又有鍛煉勛貴的意思,因此,朱國弼隨行,倒也合情合理。
出京一次不易,平賊更是一刻都不能停緩,為了盡快剿滅張獻忠,只有盡可能的率領更多的京營兵馬出京,如此才能保證軍令暢通,如臂使指,而不是受左良玉等在地軍閥的羈絆,到最后延誤了大事。
而群臣想的是,太子親率大軍出征,兵馬自然是愈多愈好,為了就是取得大勝,不墜儲君的英明,因此,對于兵馬,雙方毫無爭議。經過太子和群臣商議,最后商定,太子從京營帶走三萬兵,其中一萬五千精武營,一萬左柳營,再加上少部分的神機營和隨軍馬夫,大軍人數在三萬余人----經過去年運河和入塞之戰,除了犧牲和受傷未愈者,精武營的總兵力只有五萬人,現在劉肇基的先遣兩萬人到湖廣,閻應元的五千人在宣府駐防,朝廷能調動的,其實只剩兩萬五千人了。帶走一萬五,留守一萬,加上善柳營一萬八千人,右柳營一萬人,另外還有五城兵馬司和京直二十四衛,京師安全還是可以保證的。
三萬余人的糧草,其實并不是一個驚天的大數目,但大明朝廷此時卻是困窘到連三萬人的出征糧餉都拿不出。
戶部尚書傅永淳和侍郎王鱉永焦頭爛額。
“陛下,現在太倉庫中,只有庫銀十一萬三千兩,糧米不足十萬石……”傅永淳道。
御座上的崇禎帝又劇烈咳嗽了起來。
崇禎帝擺手,示意自己沒事,你們繼續議。
湖廣危急,糧餉無繼之中,太子卻忽然提到無關的民政,在場人心中都是咯噔一下,誰都知道,鹽稅改革可是兩年前太子殿下在朝堂上親自提出的,只不過并沒有得到陛下和朝臣的完全同意,最后只定了一個山東試行,其他地區再看的
御座上,崇禎帝閉目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