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一大難題
“斬!”
不能戰(zhàn)場殺敵,斬斬人頭,見見血氣,也是好的。
百姓們卻更加解恨。
從并不整齊斷開的脖子處噴涌出的鮮血浸濕了街磚,夕陽濃重的余暈灑過來,現(xiàn)場翻涌著一股令人嘔吐的氣息。
朱慈烺看得感慨,大明百姓要求并不高,只求一個溫飽和安居。誰能為他們做到,誰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大恩人。
血淋淋地人頭在前,無人敢不從,尤其聽到刑滿之后能分到田地,家人也都可以隨行、并能掙一點小錢時,流賊們對“法庭”的宣判就更是沒有異議了。
“我等絕不敢再叛……”
賊首“沒耳朵”沒有被斬首,照朝廷規(guī)制,他會被押到京師,由朝廷處置。
對太子這項命令,眾將都是驚訝,照慣例,這些財物屬于是戰(zhàn)利品,官軍可以占有,并作為獎勵發(fā)放給所有的參戰(zhàn)士兵,以激勵士兵們勇武向前。
再者,好像也不應(yīng)該平分,從六十歲的老者到襁褓中的嬰兒,從坐擁宅子的富商,到街頭流浪的乞丐,皆是一樣的待遇,這和官軍過往的做法,完全不同。畢竟這些財物不可能是搶劫于街頭的乞丐,大部分都應(yīng)該是來自有錢有糧的富商之家,這么一均分下去,乞丐是高興了,但那些富家豈不是要怨聲載道?
唯有吳甡張家玉等幾個聰明人,看出了太子的用意。
太子此舉,不止是賑濟(jì)了百姓,更是提高了朝廷和太子本身的聲望。
這樣的名聲,又豈是銀子能計算的?
天下百姓十之八九都是窮人,富人不過十分之一,用十分之一的財,收獲十分之九的心,何樂而不為?
一項政策,三家滿意,太子沒有不實施的理由。
第二日清晨,太子率軍,押著流賊和家屬離開。
很快,天子代天出征,在滄州附近殲滅一股流賊的消息,就傳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