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周延儒的心思
周延儒嘆一口,眼中有憂慮:“你以為咱們不插手,太子就不懷疑咱們和徽商的關系了?咱們這個太子聰慧果決,行事作風有太祖成祖之風,這一次到通州巡視厘金局,明顯就是有預謀,沖著徽商去的。如果我猜的不錯,太子對徽商囤積糧食的行為,早有不滿,暗地里的調查早就開始了,到今日,那些徽商的身家早就被他了解的清清楚楚了,而徽商和朝中官員的連接,太子應該也知道了不少……”
周延儒臉色難看,端起茶盞,啜了一口茶,緩緩道:“所以我們必須放手,如果再保著徽商不放,到時候倒霉的就不止是徽商了……”
而就在議事結束,眾臣一起離開乾清宮之時,太子卻忽然對刑部尚書張忻說道,京師米價高漲,但有些糧商卻囤積居奇,朝廷不能坐視,應該拿出一個整治奸商的條例來。張忻聽了連連點頭,只當一般的事情,并沒有太重視,但作為首輔的周延儒聽了卻是心驚肉跳,他清楚意識到,太子這番話,并非是對張忻,而是對他周延儒所說。
如果他聽不出太子話里的意思,不做配合,那么下一次太子就不會私下,而是會在御前公開批判了。
太子是君,他是臣,雖然崇禎帝尚在盛年,太子繼位恐怕還是十幾二十年之后,可惹皇太子厭惡,對周延儒絕對不是什么好事---太子也許暫時治不了他,但等到繼位之后,治他的子孫,甚至將他的棺材翻出來鞭尸,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因此,周延儒立刻就做了決定,從今以后,徹底斷絕,再不和京師的糧商打交道。
至于太子知曉他和商人們的關系,周延儒其實并不是太擔心,他是首輔,是管理萬民的第一官吏,和士紳百姓包括商人打交道,是他的基本工作,商人孝敬一點禮物給他這個首輔,是行之有年的慣例,他周延儒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就算是捅到崇禎帝面前,也不會是什么大罪。
想到此,周延儒忍不住有點心慌。
富川樓的酒宴勝利結束,以蔡其昌為首的徽州糧商一共答應拿出八萬石糧食,并在順天府尹周堪庚面前和趙敬之簽訂合同,簽字畫押,確定明日一早就開始運糧、賣糧之后,一直在三樓“督戰”的唐亮可以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了,然后他急匆匆地從富川樓離開,往白石坊的京營軍營而去,向正在夜巡京營的皇太子報告這個好消息。
此時,精武營和左柳營還在外征戰防守,沒有撤回來,留在京師的只有善柳營和右柳營,另外還有一營新近招募的精武營新兵。一支部隊的戰力和紀律的養成,絕不是一日,而是要長期日累的堅持,這一點,朱慈烺始終不敢忘,因此只要有時間,他留在京師的每一晚,都會夜巡京營,檢查,督促京營的軍紀和操練。
“殿下……”
朱慈烺聽罷微微點頭,對這個結果,他一點都不意外,商人只所以敢于囤積居奇,牟取暴利,或者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做一些鋌而走險的事,歸根結底,不是他們多厲害,而是制度有漏洞和官員太無能,又或者,商人將官員和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令官員們不得不睜只眼閉只眼,只要官員能認真起來,解決某些問題,并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朱慈烺在心中暗道,今日離開皇宮前,對刑部尚書張忻所說的那番話,當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目的在警醒周延儒。
心情只稍微輕松了那么幾秒鐘,然后憂慮就再一次爬上了朱慈烺的額頭。
官僚體系的不作為,并非是周延儒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官僚體系長期懶政,怠政的結果。只要沒有火燒眉毛,只要沒有殺到眼前,再大的危機,官僚們也都會假裝看不見,等到事發又會相互推卸責任。從古至今,任何一個王朝發展到中后期,官僚體系都會發生這種在遭遇復雜內外部環境下,害怕擔負責任,而出現的機能性癱瘓的現象。
也因此,他才要警醒周延儒,而不是在御前呵斥周延儒。
一路想著心事,朱慈烺返回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