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洪承疇之謀
洪承疇所說,黃太吉自然也已經想到了,他再次微微點頭。
墩臺,也就是小城堡,遼東明軍在前線大量修筑,松錦之戰前,祖大壽在錦州前,修建了大小墩臺一百多個,大的藏兵五十,小的十幾人,一來烽火臺示警,二來也是防止建虜小股偵騎進入。不過在建虜的火炮面前,這些墩臺并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另外,明國各地都在修繕城墻,明顯就是為了防備我大清的再次入塞,這一點,我大清不可不注意。從開封之戰和入塞之戰看,在明太子的撫軍之下,明國京營已經具備相當的戰力,加上罪臣聽說,明國京營使用的都是最新的火器,威力大,不用火繩,六十步之內能打穿三種鐵甲,對大清騎兵的威脅極大,如果明國提前集結重兵于京畿,以天津,武清,香河,通州為核心,墩臺為輔助,我大清軍想要像過去那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通過京畿地區,南下攻掠,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洪承疇道。
對洪承疇之才,他是相當認可的,不過洪承疇投降不久,忠心還難以確定,所以他不敢重用,只作為咨詢使用。
“罪臣以為,還是一個字,快。”洪承疇道:“我大清多騎,正應該發揮騎兵快速突進的威力,不和明軍糾纏,不管明國在京畿修建了多少墩臺,但總不可能截斷北京到天津的所有通途,大清繞過明國防線,一路猛進即可。”
洪承疇拱手:“罪臣曾是薊遼總督,對明軍的膽氣最為了解,除曹變蛟王廷臣等少數幾支隊伍,明軍皆沒有膽氣和我大清對戰,各部畏戰心理嚴重,重金都無法激勵。現在曹變蛟王廷臣已死,就更是沒有人敢出戰了,我大清不找他們麻煩,他們就燒高香了,何敢出戰斷我軍的后路?”
“明太子雖然在去年擊潰了我大清的偏師,但罪臣以為,那不過大清輕敵,落入他們的陷阱所致,真要擺開陣勢野戰,明國絕不是我大清鐵騎的對手,明太子的京營兵多是新練,又多是步軍,戰斗力再強,也強不過遼東邊軍。至于其他部隊,不足為慮。不野戰,不在平原擺開陣勢,明軍就無法阻擋我軍南下。如果明太子昏了頭,年輕氣盛,要和我大清在京畿決戰,罪臣以為,倒是一個一舉滅之的天賜良機。”洪承疇道。
“所以罪臣以為,明國太子可能已經預想到,第二道防線難以堅守的困境,其在京南的大動作,應該是在構筑第三道防線。如同是泄洪堤壩,一道又一道,三道之后,我大清可能就力竭了。”洪承疇道。
洪承疇捻了一下山羊胡,輕聲說道:“明國從京畿到京南,各處都在大修城墻,招募兵丁,但京畿平原一馬平川,易攻難守,都不是防守的好地點,除了一個地方,那就是京畿最南端的河間府,河間府乃是餉道要沖,南北必經之處,也是山東的門戶,境內湖泊眾多,古就為軍事重鎮,如果明國在此地修建墩臺,重兵防守,我大清入塞的兵鋒,怕就要止步在河間府之前,入塞的收獲,可能會大大減少。”
洪承疇惶恐跪倒。
京師。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雖然旱情嚴重,今夏湖廣的糧米產量也受到一定影響,但兩廣和福建地區的糧食卻是一個小豐收,不同于北方的一年一收,兩廣和福建的一些地區因為處在亞熱帶,可以做到一年三收,分為早中晚稻,改成海運之后,糧米運輸的時間和效率都大大增加,兩地收獲的糧米,最快半個月之后,就可以出現在京師的飯桌上,加上海外的糧米,不斷的運來,江南積欠的糧米,也有不少押解到庫,因此旱情雖然嚴重,但已經不是不可對付的了。
___感謝“不愛會怎樣”的連續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