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第二次松錦之戰(zhàn)(七)
,因為距離遙遠,兩千里的距離,除了通商,馬市交易,他們和大明或者大清打交道的事情并不多,
但這一次多爾袞卻是要把他們拉進來。
而普天之下,他唯一能找的,也唯一有可能出兵的,就只有喀爾喀外蒙古了。
蒙古玉璽是為蒙古人天命的所在,林丹汗敗亡之后,他的妻兒投降建虜,并奉上了蒙古人的傳國玉璽,如此,建虜黃太吉得到了蒙古人的天命,成為了建虜和蒙古人共同的皇帝,最初,喀爾喀蒙古三部不是太愿意承認,但在建虜不斷遣使和斷絕貿(mào)易的壓力下,他們最終是屈服了。
但臣服歸臣服,喀爾喀卻從來也沒有為大清出兵,更何況現(xiàn)在大清風雨飄搖,已經(jīng)快被明國逼到了絕境,這種情況下,喀爾喀就更是不會輕易為大清出兵了,不然明國秋后算賬,夠他們喝一壺的。
蒙古玉璽是蒙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寶貝,尤其是對各個汗王來說,得到蒙古玉璽,就等于是得到了統(tǒng)治蒙古的名義和天意,他們?nèi)绾文懿粍有模?br/>
因此,要拿出蒙古玉璽,非說服小皇帝和宗室大臣不可。
這一次,多爾袞吸取了錦州撤軍的教訓,他決定先斬后奏,一面進宮面見大玉兒,一面令大學士剛林出使喀爾喀外蒙古,并且嚴令二十天之內(nèi),必須趕到喀爾喀,然后再給十天的準備,再四十天以后,喀爾喀的大軍要出現(xiàn)在錦州。
“你告訴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誰能幫助大清擊敗明國,誰的功勞大,蒙古玉璽大清就會賜予誰!”多爾袞道。
剛林奉令,急急而去了。
聽聞要拿出蒙古玉璽,才能請到喀爾喀援兵,“大清太后”布木布泰大吃一驚,流淚道:“輔政王,你和哀家說實話,我大清已經(jīng)到了出賣祖業(yè),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嗎?”
“用玉璽換來喀爾喀援兵,錦州就能保嗎?”
布木布泰嘆息一聲,流淚道:“那就請輔政王決斷吧。”
是宣布而不是商量。
眾人達成一致,然后多爾袞才把一定會反對的豪格召到了崇政殿。
多鐸立刻出言反擊,說蒙古玉璽,本就是輔政王十四哥當年率兵千里,艱難跋涉,擊敗林丹汗,親手得到的,怎么成了先帝?今日不得已,就算將蒙古玉璽賜予喀爾喀,未來也能奪回來,你豪格大嚷大叫,除了一聲嘴,對大清又有何益?
多爾袞喝止了多鐸,一向剛硬的他竟然是忽然流下了眼淚,痛苦的自責,最后甚至要拔劍自刎,眾人大驚,多鐸眼明手快,上前一把就奪下多爾袞手中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