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朕自沖鋒
“社稷幾乎危殆!”
“這些年,朕幾次出京,發現各地千畝,萬畝的大地主,比比皆是,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無田無地的窮苦百姓,也是越來越多。”
“先帝十六年,朕統兵南下平賊,路過湖廣時,發現連湖廣這樣的魚米之鄉,居然也是滿目瘡痍,餓殍遍野,百姓們面黃肌瘦,食不果腹,當時朕就忍不住的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大明朝的錢糧都哪里去了?朝廷沒有糧,百姓也沒有糧?”
“如果連湖廣都不能活,那天下還有一個地方能活嗎?如果百姓都不能活,我大明朝還能在嗎?就算剿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又有什么意義呢?因為一定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李自成張獻忠冒出來!”
隆武帝的聲音在大殿里回蕩。
群臣聽的都是色變。
“我大明富有四海,百姓眾多,國庫怎么會空虛到連一年幾百萬兩的軍餉都拿不出呢?是賦稅低嗎?可遼餉匪餉卻也沒有讓國庫充實起來,反而惹出了更多的禍端。是戰事多嗎?但大明朝的戰事再多,能多過兩宋嗎?”
“原因是什么呢?”
朱慈烺自問自答,一字一句的說道:“其實就是大明朝的財稅制度出了問題,張江陵當日縫縫補補,但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時至今日,如果不改制度,即便是張江陵復生,怕也無濟于事。”
“那么,大明朝財稅制度的根本問題在哪呢?”
“簡單一句話,就是在這大明的財稅制度里,有的人納糧,有的人卻是納涼!”
此言一出,殿中很多人色變。雖然通過《三文日報》他們對皇帝的態度和想法,已經有了解,這一句,更是《三文日報》的原話,但皇帝親口說出,還是讓他們有感到震撼。
“窮苦的百姓,無衣無食,甚至逼的易子而食,也不得不納糧,秦淮河上,那些夜夜笙歌,一擲千金的豪紳,卻鮮少納糧!”
“越有錢越不用納糧,反倒是無田無地的窮苦百姓身上的賦稅和徭役,越來越多。”
“如此,天下焉能不亂?”
“這是大明的恥辱,也是大明的重疾,如果不改,任由繼續下去,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遇上天災人禍,就會再冒出一大堆的李自成和張獻忠!”
“到那時,我大明還能有這一次的好運氣嗎?還能有下一個朕,撫軍京營,平定叛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