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出征緬甸
三是行軍難,到現在,云南境內的幾條主要道路基本已經修葺完成,官道鋪就,可以順暢行軍,但緬甸境內的道路卻依然如舊,森林茂密,崎嶇難行,河流眾多,平常已經是難走,遇上陰雨天氣,就將是寸步難行。
四是轉運難,單從永昌運糧到邊境,按三夫運米一石算,就需百余萬人次,云南全省都得動員。
五是氣候難,水土不適,就歷史來看,華夏王朝征伐緬甸,最大的障礙并不是敵方的兵馬,而是潮濕瘴氣的氣候,從諸葛亮征孟獲到劉綎、鄧子龍率軍出征西南,漢軍因為病故或因病失去戰斗力者比戰場死傷多的多。
如果不解決這五難,征緬怕是難勝。
----在這之前,大明前一次的大遠征,乃是出征喀爾喀。不過和征討緬甸的五難相比,征伐喀爾喀,其實只有兩難,一個是轉運糧草輜重難,另一個是找尋喀爾喀的主力難。
喀爾喀之戰時,為了支援前線糧草,內閣和軍機處前后征調了將近二十萬的民夫,騾馬十萬頭,越過沙漠,支援前線,前后耗費眾多,如果要發動征緬戰場,千里轉運,各地物資先到四川,然后再由四川運往云南,浩浩蕩蕩,車馬不停,期間的消耗,怕是要超過出征喀爾喀的數倍。
而征緬的效益,也遠不如喀爾喀,平定喀爾喀,大明可以得到戰馬,統合蒙古各部,解決邊境憂患,但征伐緬甸,那樣一個不毛之地,卻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因此,經過激烈的討論,不贊同出兵的一派,完全占據了上風,他們認為,征緬風險太大、代價太高,緬甸之事,還是應該和平解決、外交施壓為主。
……
軍機處。
朝堂還在爭論是否出征緬甸,但軍機處卻已經在制定出征緬甸的軍事計劃了。
隆武帝朱慈烺親臨軍機處。聽取計劃。
————現在,云貴總督馬士英坐鎮云南,麾下有黃得功,劉良佐,張名振三將,連同云南在地兵馬,一共兩萬五千人,兵精糧足,火器充沛,所以軍機處的計劃是,大明兵分兩路,馬士英領主力大軍走北路,出宛頂,直搗阿瓦;偏師出鐵壁關,走南路,先南下進取猛密,再北上和主力大軍會師,最后共同攻打阿瓦。
阿瓦,莽白所在,緬甸的國都。
此外,令暹羅(泰國)出兵夾攻。
三路齊攻,令緬甸首尾不能相顧。
為了戰役的成功,需要準備可供大軍半年使用的軍糧和火器彈藥,從云南貴州兩省召集民夫二十萬,征調馬、驢、牛八萬余為作戰、后勤用。并盡可能的調集更多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