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體微微前傾,托槍和握著槍把的手都紋絲不動。 “砰!” “好銃!” 一槍射罷,楊軒迅速收槍裝彈。 “砰!” “好銃!”這一次是兵部右侍郎吳甡稱贊。 因為工藝水平和機械制造的原因,這個時代的火槍不能和現代槍械相比,精度非常差,楊軒能一發命中八十步外的木靶,相當不容易了。 楊軒使用的木靶比軍中的標準木靶更細,命中難度更高,楊軒連中兩槍,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而且朱慈烺也觀察到了,不論楊軒或者魏闖,兩人持槍瞄準時,都是把臉部貼近了鳥銃,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眼睛、鳥銃準星和目標物的三點一線,明末的鳥銃一向以炸膛著稱,火槍兵由于擔心自身的安全,點燃火繩之后往往連瞄都不瞄便直接擊發,甚至會把頭扭到一邊,拼命離鳥銃遠一點,以免炸膛后殃及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