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東宮用意
李晃聲音很平淡,但卻很悠遠。
李晃卻并沒有受影響,淡淡道:“東宮當然明白,不過東宮所想的和所謀劃的,和我們并不一樣,在他看來,一百分和九十分沒有區別,清流們妨礙不了他儲君的位置,他寧愿擔一些惡名,但卻要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這一點,李晃是贊同的,他微微點頭,問:“陳妃那邊怎樣了?”
李晃不再問,順手端起茶盞,沈霑知他意思,起身從后窗離開,窗欞抬起時,夜風撲入,將桌上的蠟燭吹的搖曳不停,等燭光停下來時,李晃也已經不在桌邊了……
其實一開始,李紀澤等三人并不同意太子的“換俘”之策,甚至是強烈反對,他們三人雖然都沒有進士的身份,但長期擔任洪承疇陳奇瑜的贊畫,深知大明朝堂攻訐之嚴重,行此大事,即使是身為國本,怕也不能豁免。因此他們認為,事情應該從長計議,不必急在一時,但太子不同意,堅持認為“換俘離間”之策必須立刻執行,若等到以后執行,效率和功用,會折損大半。
只有張家玉從一開始就贊同太子的計劃,認為用一個無用之阿巴泰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以正國法,是善策。張家玉年輕,正熱血,尚沒有經歷過官場,有沖勁,對任何事情都抱持正面看法。
朱慈烺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希望這封書信能稍微平息一下朝中清流那暴躁的心情。
玉田。
昨夜攻城失敗,返回大帳之后,多鐸心情極度憤怒,又是踱步,又是咬牙,玉田的頑強堅守出乎他的意料,而阿巴泰可能已經全軍覆沒的消息,更是讓他憂憤不安。
多鐸臉色發白。
原本,多鐸執意攻城,乃是以為玉田城小力微,瞬息可下,現在在當頭吃了一記悶棍的情況下,明日還能不能繼續攻城呢?如果多鐸發下軍令,肯定是沒有人敢違抗的,但玉田既非戰略要地,城中又沒有什么影響全局的大人物,繼續攻城,究竟值不值得呢?
玉田攻還是不攻?糧草拿還是不拿?如果不攻,那么大軍就需要迅速離開玉田,往馬蘭峪而去,可那樣一來,糧草就可能會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有緊急軍情。
薊州明軍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