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李晃之法
乾清宮。
但太子在密奏里說的清楚,高起潛雖然可惡,但秦皇島碼頭的修建更為重要,絲毫不容耽誤,再給高起潛一個機會,準其戴罪立功,但秦皇島修建完成之后,再和他算賬也不遲。
王承恩躬身回答:“昨天一早就離開了薊州,估摸著,明天就可以回到京師了。”
已經是五月份,氣溫已經比較高,原本的暖閣現在變成了夏庭,珠簾翠幄,冉冉天香,崇禎帝的身影掩映在陽光之中,臉上的愁容和鬢角的白發,并沒有因為去年的兩場勝利而有所緩解----他面前的奏疏,不是匯報災情,就是要錢要糧,或者是懇求朝廷減免賦稅,看到憂憤處,忍不住嘆息,面對這如山的奏疏,再開朗的人,心情也是輕松不起來的。
王承恩聽完臉色一變,急忙向崇禎帝報告:“陛下,定王殿下身體不舒服……”
崇禎帝放下奏疏,立刻站起,當初五皇子染病去世之時,崇禎帝哭的稀里嘩啦,自那之后,原本一頭扎在國事里,對兒子們的小病小災不太在意的崇禎帝,變得格外敏感起來,太子定王他們稍有小恙,他都會親自過問,去年正月,太子意外落水,人事不省之時,崇禎帝三天三夜沒有合眼,其間還不顧儀態,一度失聲痛哭,所幸上天保佑,太子最后蘇醒了過來,而且經過兩年的磨練,現在太子已經成了他的有力輔助。
崇禎帝急急忙忙去往坤寧宮。
第二天下午,離京二十余天的皇太子朱慈烺回到京師,詹事府官員在城門口迎接,而朱慈烺聽到的第一個關于京師的大消息,并非是定王生病,連續發燒兩日,御醫束手無策,父皇憂慮萬分的擔心,而是東廠和錦衣衛捉拿建虜奸細,已經有了初步成果的喜訊。
李晃的方法并不復雜,既然知道建虜奸細都是最近兩三個月之內到達京師的,也知道第一批建虜奸細是走大同到京師的,于是雙管齊下,錦衣衛指揮室駱養性親自帶人到大同,他則是坐鎮京師,以詔獄走失了要犯,在全城展開了搜捕,命令最近三月到京的商人行腳全部都到順天府衙登記,但有不登記或者瞞報者,以包庇要犯論處,一時,錦衣衛和順天府衙役,包括五成兵馬司都派人上街,大肆宣傳,鼓勵民眾揭發舉報,每舉報一個,就有一兩銀子的賞錢。
短時間之內,京師九門擁擠不堪,官員紛紛彈劾,但奏疏送到內閣卻是悄無聲息,因為內閣清楚知道,這不是捉拿要飯,而是查緝建虜奸細,這么大的帽子下,縱使東廠錦衣衛有點過分,也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
大明如果一一查證,到他們各自家鄉去查證,不說巨大的人力物力,也不說很多地方已經是十室九空,無法查證,只說時間就是一個大問題。
李晃的辦法很簡答,令這些人回答一分試卷即可,試卷上十個問題,都是關于各地風土人情的一些簡單知識。
經過這一次的篩選,三四萬人只剩下千余人,而這些人中,從大同來,或者是去過大同的人,成了他重點勘察的對象,很快,這些人中間就出現了缺口,有人在連續盤問之下,出現前后回答不一的情況,大刑伺候之下,很快就有人露出了馬腳。
李晃混藤摸瓜,將其他兩人也找了出來,并將包庇他們的商戶一并拿下,一番酷刑之下,這些人全招了,他們果然都是建虜的奸細,而到了這個時候,對李晃試卷的用意,聰明人都已經想明白其中的關健了,李晃的十個問題雖然看似簡單,每一個家鄉人都應該準確回答自己家鄉的問題,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即便是本地人,有時候也并不能完全答對關于本地的問題,只有極少數熱心本地,或者是為了掩藏身份,將本地風土人情背誦的滾瓜爛熟的建虜奸細才可以做到--因為想要做的完美,不被人起疑,所以要回答滿分,而這反倒是欲蓋彌彰,令他們漏出了馬腳。
一組被突破,另一組應該也跑不了,只要他們還在京師里,就一定會被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