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改制之法
周王和蜀王都是被制定的對象,如果讓他們兩人參與其中,這《宗藩條例》還怎么制定?誰會將刀子往自己身上割呢?
大明的王爺是什么事情也不能做的,不能領兵,不能參政,不能結交官員,或者可以悄悄地經商,但也需要提防被御史和地方官員彈劾,一旦被抓到確實的證據,必會被朝廷責罰,現在陛下居然光明大正的詔令周王和蜀王入京,商議《宗藩條例》這明顯的就是違背高祖和成祖的祖訓了。
今日,一些御史言官聚集在內閣值房門口,給內閣五臣施加壓力,要他們阻止陛下的“謬詔”,但隆武帝的詔書在開封之時就發出去了,內閣也是在事后才得到消息,此時此刻,木已成舟,這個時候再想要勸誡皇帝,已經是來不及了,更何況,內閣四臣蔣德璟等人久在陛下身邊,對陛下的脾氣秉性深有了解,心知陛下既然做出了決定,必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種情況下,任何人也是勸不住陛下的。
因此,除了新進入閣的五輔倪元璐有所憂慮,提出是否可以勸誡陛下、收回成命之外,其他四臣都是默默。
但隆武帝就做到了。
北宋王安石的名句,隆武帝有一次在閑談中,有意無意的說出,當時,在場群臣都是色變,和宋代不同,因為程朱理學的流行,有明一代,有祖制是相當堅持的,祖制就像是一片神主牌,誰也不能動彈的,尤其是皇帝,動不動就被群臣以祖制相約束。
加上從崇禎十五年到現在,隆武帝做出了許多游走于祖制和變革的灰色地帶之中,蔣德璟李邦華親身參與又或者是旁觀,樁樁件件,對隆武帝的心思就更是明白,若要反對吧,但隆武帝所做的每一件事,除了改革科舉之外,其他都是文官想做而不敢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關閉凈身房,司禮監的漸漸虛化……隆武帝更約束自己,勤儉可用,無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隆武帝都可算是千古明君,只不過這樣的明君并不是文官心目中的標準明君,對大明文官來說,標準的明君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守祖制。
所以很多文臣的內心里都是矛盾的。
當這些奏疏送來之后,隆武帝朱慈烺看也不看,只淡淡說一句:“留中,存檔?!?br/>
“是?!碧锸匦殴?。
很快,在蔣德璟的帶領下,內閣五輔進入乾清宮,在殿中站定。
“就以奉國中尉來說,我大明皇族二十萬人,其中奉國中尉就占了十八萬。他們不耕種,不勞作,不經商,不做官,每年領取朝廷的宗祿,看似安樂,其實是沒有了進取,渾渾噩噩,老死一生……”
聽到此言,內閣五臣都是拱手,。
朱慈烺繼續道:“但怎么改呢?朕有幾個粗略想法,和卿等共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