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王道治天下
只要清除了那些懈怠的官員,攤丁入畝以及朝廷其他的政策自然就能在天下順利施行。
孫之獬,字龍拂,山東省淄川縣人。天啟二年舉進士,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充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回鄉(xiāng)。
被大明革職十幾年,忽然又能當官,孫之獬感恩戴德,為得建虜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孫之獬不但剃了發(fā),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說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說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于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而多爾袞早就操了此心,孫之獬的上疏正和他的心意,于是立刻推行。
順治三年秋,山東百姓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還鄉(xiāng),農(nóng)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斬首市曹,暴尸通衢。
這一世,建虜沒有入關,孫之獬也就失去了這樣表演的機會,但因為隆武帝繼位之后,一方面打壓言官,將言官們從權力中樞架離,使其“言而不官”,降低他們在朝廷中樞的影響力,一方面又廣開言路,對地方意見十分重視,尤其是關于國計民生的議題,在各省都察院之外,又設有專門的機構,傾聽地方意見,像是孫之獬這樣有功名的地方人士,也是有上疏權力的。
當看到孫之獬三個字,朱慈烺心中先是驚訝,這人還在啊?繼而明白了,這天下太大了,投降建虜?shù)臒o恥文人也太多了,而他更是國事繁忙,除非是那些無恥之徒蹦跶著,在他面前主動出現(xiàn),否則他還真是想不起來。
如果不是孫之獬主動上疏,朱慈烺怕是永遠也想不起他來。
而從內(nèi)閣慎重的表情看,朱慈烺就知道,孫之獬提議恢復東廠錦衣衛(wèi)的權限,擴大偵搜,是碰觸到了朝堂的敏感神經(jīng),關乎皇權,因此內(nèi)閣不敢決斷。
孫之獬想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心思吧?
孫之獬的馬屁拍到馬腿上了。
但他不能。
言者無罪,即便孫之獬說的再是不對,他也不能責罰。
那人回答說:“臣住在民間,的確不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fā)怒,來試一試身邊的大臣們,如果誰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賢臣。如果誰一味依順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見,那就是佞邪的人。當初三國魏明帝就是這么做的。”
“上行下效。君主是小人,又怎能期待臣子們都是賢臣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朕就不會輕易懷疑臣子的操行。”
“卿等記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