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蘇州抗稅(上)
半個時辰后,李晃離京,火速往蘇州而去。
同時的,一道密旨發往江南,令南京精武營第一鎮往蘇州移動,以防不測。
……
蘇州。
吳縣。
一篇《卷堂文》正在流傳。
“隆武八年七月二十九,吳縣知縣任維初,獐頭鼠目,欺下瞞上,置圣朝仁政于不顧,公然作踐讀書人,視進士,舉人,生員為奴隸,動輒叱罵甚至是鞭打,驅趕讀書人參加徭役,嗚呼,讀書之人,食國家之廩氣,當以四維八德為儀范。不料竟出取媚邀功、衣冠禽獸之徒,生員愧色,宗師無光,遂往文廟以哭之……”
于是七月三十這一天,吳縣全城轟動,人山人海,數百讀書人,排著整齊的隊伍,前往孔廟聚集。
走在最前的,乃是吳縣最有名的一個秀才,名叫金圣嘆。
金圣嘆,名采,字若采。一說原姓張,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
金圣嘆童年貧困孤獨,九歲入讀私塾,刻苦勤奮,喜愛閱讀,尤其沉迷于《水滸傳》,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是蘇州有名的狂生,另外,他政治思想上他頗為大膽,批評明末官府苛政,甚至主張官逼民反。
歷史上,清順治十七年,順治看了金圣嘆對《水滸》的點評,十分欣賞,說“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他聽說后,隨即“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這一次,吳縣哭廟,因金圣嘆名聲極大,是蘇州第一個狂生,加上他的舅舅是東林大儒,也就是現在內閣閣老錢謙益,于是眾人推他出頭,他當仁不讓,毫不猶豫的領軍。
到了孔廟之后,幾百人亂哄哄的哭成一團,向孔圣人告發,大聲控訴任維初作踐讀書人的罪行,說他是一個揣摩上意的奸人,禍國殃民的酷吏!
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吳縣知縣任維初被這排山倒海的“民憤”嚇住了,又忌憚金圣嘆是當朝閣老的外甥,縮在縣衙里,不敢有任何的舉動,只急急派人向蘇州知府丁允元求救。
而蘇州知府丁允元卻也無法救援他,因為不止是吳縣,蘇州其他縣區的讀書人,受到吳縣風潮的影響和鼓勵,也開始紛紛醞釀,要哭廟,要上街,甚至是聯合抵制朝廷“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惡政。
整個蘇州地區都是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