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自我請罪
朱慈烺心中苦笑,微微尷尬的道:“謝侍郎提點。晉商之事,事出突然,我不得不便宜行事,以后不會了。”
雖然孟兆祥不給面子,但朱慈烺卻知道,孟兆祥說的是對的,律法是國之根本,任何人,包括皇帝皇太子在內,都不能隨意剝奪百姓的財產,即便有證據,但也要經過法律的審判,由刑部大理寺最后做出裁決和復核,才可以執行。在這之前,罪犯的財產是不能動的,大明律比唐律宋律更嚴苛,貪官動輒就是死,但在私人財產的保護上,卻基本延續了唐律和宋律。
孟兆祥深躬一禮,退下。
御座之上,一直沉默的崇禎帝忽然開口說道:“孟卿說的甚好,太子要引以為戒!下次再犯,朕絕不會輕饒。”
崇禎帝盯著他:“林老尚書的話你也聽到了,張家口貿易乃是我大明安撫蒙古哈刺慎、察哈爾等部的手段,因為有張家口大同的貿易,哈刺慎、察哈爾等部才沒有在宣府大同挑起戰火,如今你驟然關閉張家口,如果他們興兵寇邊,宣大重燃戰火,如此嚴重的后果,你可曾想到?”
崇禎帝所問,正是他們想問的。
“不客氣的講,張家口已經成了我大明肌體上的一顆毒瘤,再不改弦更張,將其關閉,就悔之晚矣。”
群臣聽得微微騷動。
崇禎帝板著臉:“所以你就不請旨,就擅作主張,將張家口關閉了嗎?你眼中還有朝廷,還有朕這個父皇嗎?”說到最后,口氣越發嚴厲。
說完,叩首在地,再不說話。
崇禎帝臉色漸漸和緩下來,哼了一聲:“你倒是振振有詞,可你想過沒有,你關了張家口,等于徹底改變了朝廷的互市之策,察哈爾和哈刺慎隨時都會犯邊,朕和內閣要如何為你善后?”
“是嗎?”崇禎帝冷冷。
“兒臣以為,張家口之弊,并非在互市,而是在互市的方式。只要改了方式,張家口的邊貿隨時可以再開。”朱慈烺道。
朱慈烺回道:“張家口邊貿最大的弊端就是建虜使用搶劫我大明而來的金銀財寶,反過來再購買我大明的糧食硫磺等物資,因為中間利潤巨大,晉商們才不惜鋌而走險。要想改掉張家口之弊,必須堅持執行兩條,第一,嚴控商人出關,任何大明的商人,都不許出關,只能在我大明境內交易,一旦發現出關,以謀逆論處;第二,回歸原始,只準以物換物,許蒙古人用戰馬羊毛換我大明的糧食,但嚴禁有金銀交易!如此,建虜金銀再多,也買不到我大明的糧食硫磺了。”
聽到以物換物,群臣臉上都現出沉思的表情。
“只要蒙古察哈爾、哈刺慎兩部同意以物換物,我大明立刻就可以再開張家口邊貿,也算是對他們兩家有所交代,如此一來,即便建虜想要通過蒙古人購買我大明的物資,也只能以物換物,但建虜蒙古都沒有什么特產,他們唯一能和我大明交換的,就是馬匹和牛羊,而建虜的馬匹牛羊是有限的,搶劫我大明的金銀又失去了用處,只要長久堅持,建虜境內的糧食布匹等民生物品,必然會漸漸短缺,國力自然也就會衰落。”朱慈烺道。
其實太子的兩條建議并非沒有人提過,但朝廷一直無法執行,就比如第一條,禁止商人和建虜貿易,這是從萬歷四十六年就明發天下,嚴令禁止的。但因為禁止,所以利潤巨大。逐利的商人總有辦法繞過朝廷的各項管制,和建虜人進行交易。
至于以物換物,不說建虜,就是察哈爾、哈刺慎兩部怕也不會同意,他們已經得慣了金銀的利,豈能同意再回頭走“以物換物”的苦?
“殿下,以物換物雖好,但察哈爾、哈刺慎兩部必然不會同意,朝廷詔令發出之時,怕就是他們興兵犯邊之日啊。”內閣四臣之一的蔣德璟走出來,向朱慈烺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