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蒙古俘虜
朱慈烺邁步離開,博和托和岳樂只是犬子,阿巴泰的三個兒子,唯一有點能力的就是后來成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博洛。
從順天府衙離開,朱慈烺去往京營在宣武門日中坊的一處營房。
同樣是一間囚室,一張桌子,腳鏈手銬和一堆干草,不過和兩個兄弟不同,博洛在最初被俘之時反抗激烈,一度想要撞墻自殺,軍士不得不嚴加看守他,后來聽說父親和兩個兄弟都投降后,他漸漸沉默下來,不再自殺,每日只是痛苦的咬牙。
從最初的自殺到現在的平靜,博洛心思有一個轉變的過程,朱慈烺雖然是第一次來見他,但關于他每日的動態,值守的軍士每日都會匯報,因此很是了解。
看守軍士大聲喊。
朱慈烺抬一下手,示意不必再喊了。他知道博洛還無法面對敗局,心中充滿了羞辱憤怒自責,不過時間是最好的武器,既然博洛已經放棄了自殺的心思,那么終有一天他會明白,沉默是沒有意義的,要么主動配合,要么就在耐心耗盡之后被送上斷頭臺---阿巴泰,博爾托和岳樂都可以被放回遼東,但博洛不行,博洛是建虜下一代中的精英,朱慈烺是絕對不會放他回去的,要不為大明所用,要不就是一刀平斷,絕了這個后患。
除了博洛,此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俘虜,那就是蒙古察哈爾部的一個分支,和林格爾部大汗寶利德之子,那日松。
蒙古和建虜都是大明提防的對象,大明不想任何一方坐大,本想坐山觀虎斗,兩敗俱傷再出手,不想林丹汗太不爭氣,兩個回合就敗下陣來,等明朝想要出手,已經是來不及了。
此后蒙古草原再沒有一個統一的大汗,而在西藏喇嘛的冊封下,大部分的蒙古部落的首領都被加上了大汗的頭銜,此后建虜改制,將蒙古改成八旗,大汗又變成了都統或者是副都統。
林丹汗敗亡之后,大部分的察哈爾部落,都投降了建虜。
此外,因為有蒙古部落的支持,建虜入塞也不再需要攜帶大量的軍需糧草,從蒙古人那里就地征用就可以了,而蒙古人跟隨建虜入塞,一連幾次,都搶的盆滿缽滿,嘗到了甜頭,比起建虜,他們入關搶掠的心思,一點都不弱。
尤其是潮白河邊的伏擊,蒙古正白旗的四千騎兵連同旗主伊拜在內無一漏網,死者三千余,俘虜四百,伊拜本人因為反抗激烈,被當場斬殺。蒙古正白旗是由原布爾哈圖等與舊喀喇沁一部合并而成,旗中壯丁一萬人,此番在潮白河邊折損四千,等于是沒有了一半的壯丁,更不用說死去的都是蒙古正白旗之內的精兵和強將,剩下的六千壯丁,短時間之內,幾乎很難組織起什么戰力,也就是說,蒙古正白旗已經廢了。
此次入塞,那日松率領族中一千騎兵加入,原本他應該追隨多鐸的騎兵大軍,往居庸關而去,不想忽然染病,不能上馬,更不能射箭,因此只能留在宣化大營修養。其麾下騎兵由副將統領,跟隨多鐸而去。原計劃,那日松第二天就會出關,返回部落養兵,不想當晚明軍忽然殺到,將宣化大營攪了一個底朝天,張存仁敗走,那日松來不及逃走,當場被活捉。
所以朱慈烺今日到此處軍營,博洛只是捎帶,那日松才是他此行的重點。
那日松不明白,明人為什么要優待自己,難道是有什么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