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駙馬爺的怒火
白話講,就是不用送糧到邊關了,只要出銀子,也就是繳納鹽課稅,就可以拿到鹽引了,如此一來,國家財政短期之內,收入驟增。但邊關糧儲卻大大減少。原因很簡單,不用糧食換鹽引,那些原本設置在邊關的商號屯田也就不必存在了,他們紛紛舉家內遷,因為他們的離去,人口減少,邊關屯田迅速破壞,邊軍糧食儲備自然也就大減。
以銀代米,換取鹽引,對山西陜西商人是不利的,但對徽商卻是大大有利,論風餐露宿、到邊關受苦,他們絕對比不上山西陜西的兩地商人,但如果用銀子購買,低買高賣,坐地起價,卻是他們的強項,因此,明中期以后,迅速竄起的鹽商中,大部分都是徽商,他們守在自己的家門口,也就是兩淮,結交官員和勛貴,廣結善緣,只用極短的時間,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清初,有人做過統計,每年在兩淮鹽業中流通的銀子超過三千萬兩,可以計算的利潤則將近一千萬兩。
最重要的是,鹽商基本是世襲,其他行業的商人,很難插進手。
巨富的鹽商,并沒有憂國憂民,他們最追求的,還是個人的享受,從揚州瘦馬、秦淮名妓、到修建園林,兩淮鹽商都領一時之風潮,同時的,為了提高個人地位和獲取商業利益,兩淮鹽商毫不吝嗇的官僚權貴和文人雅士身上大把大把的花錢,剛才駙馬都尉所說,兩百兩銀子夠不夠一頓花酒,一次妓院,完全是實情,對他們這些巨富來說,給一個歌姬贖身,都還得一兩萬銀子呢。
這一次也是一樣。
現在見到駙馬爺勃然大怒,好像是知道了他們的家底,他們一個個卻也不由得是膽戰心驚。
“兩百兩,你們真能拿得出!”
“如果是你們,餓成這樣,還能殺賊嗎?而如果沒有人殺賊,不但湖廣,就是這揚州城,也很快就會被獻賊占領!到時你們還能錦衣玉食,花天酒地嗎?你們攢下的那些銀子,還能是你們的嗎?你們的妻妾兒女,還能站在你們面前嗎?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拿出一點銀子,給朝廷分憂,也給自己解難呢?非要大禍臨頭,流賊殺進城中,毀了你們家,燒了揚州城,你們才心甘情愿嗎?”
丁魁楚和張元輔卻已經是臉色慘白。
說到此,鞏永固站住腳步,目光冷冷的望著臺階下的鹽商,一字一句:“這就是第二件大事了。你們這些揚州鹽商,真的遵紀守法,向朝廷如實納稅了嗎?”
作為商人,不可能不偷稅,即便是一本萬利的鹽業,也是要想辦法少交鹽稅的,不然他們又何必巴結官員,向官員行賄?
就在眾人等待鞏永固繼續往下說的時候,鞏永固卻不說了,而是轉身回到正堂坐下,督餉御史馬嘉植卻站了起來,拉著他的馬臉,走到臺階前,彎腰撿起被駙馬爺丟在地上的名冊,拍拍上面的灰,冷冷說道:“下面由本官接著來說,就從這兩百兩說起吧。”目光看向臺下的鹽商:“誰叫林錫耀啊?”
一個保養得體、白白胖胖地中年商人,目光卻閃爍而狡詐。
“是,草民只是小本生意。”
“草民一年……大約行一千張鹽引。”
“六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