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京察
更不用說,朝廷這一次一視同仁,對于士紳免賦的田畝,居然也要被納入“攤丁入畝”的田地之中,因此士紳們十分不滿,原來在這之前,在他們心目中,隆武帝攘外安內(nèi),掃平流賊,抗擊建虜,是大明有史以來的第一明君,但攤丁入畝,損害到他們的實際利益之后,他們對隆武帝的好感,大大下降,原本在士紳之間傳頌的,對隆武帝的贊歌,一下就銷聲匿跡了。
要面對挑戰(zhàn),就需要有更多的武器,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能堅決執(zhí)行他命令的官員……
一份京察。
……
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調(diào)任京師,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方岳貢,調(diào)任南京,為禮部尚書,等于兩人調(diào)換了一下位置。
消息傳出,群臣私下里立刻議論。
--照例,京察乃是吏部和都察院的權(quán)責(zé),內(nèi)閣是不能插手的。
京察有貪、酷、浮躁、不及、老、病、疲、不謹(jǐn)八個判詞,考滿則有稱職(甲)、平常(乙)、不稱職(丙)三種標(biāo)準(zhǔn)。
朱慈烺要想整頓吏治,振作官場,清除一些頑固,非得從嚴(yán)京察不可。
但左都御史不是輕易就可以替換的,能擔(dān)任左都御史的,都非得是德高望重之人不可。
錢謙益威望足夠,而且坐了這么多年的冷板凳,先被提為南京禮部尚書,現(xiàn)在又來到京師,成為實實在在的左都御史,心中必然感激,以他的圓滑和機巧,一定知道該怎么報答皇帝陛下的知遇之恩。
憲臺,左都御史的尊稱。
但朱慈烺不理。
過往京察,四品以上官員,用“自陳疏”的形式,向皇帝報告過去六年的工作,并謙虛自省,說自己做的不夠好,希望皇帝能夠罷黜自己,選用其他賢能。皇帝在看完自陳疏后,通常對臣子多加鼓勵,然后將其留任--每一次都是如此,行禮如儀,如表演一般,甚至皇帝到底有沒有看臣子們所寫的“自陳疏”?其實都是一個疑問。
總之,但有關(guān)系,即便政績不佳,也可為甲等、最不濟也是乙等,可以繼續(xù)留在京師,如果沒有關(guān)系,那就對不起了。
但這一次的京察卻不同,早在年前,隆武陛下就有明旨,這一次京察臣子們不必寫“自陳疏”,官員也不必到吏部、都察院接受問詢,今年的考核,只以政績?yōu)闃?biāo)準(zhǔn),其他一概不論。
同樣,兵部是練了多少兵?內(nèi)外戰(zhàn)事的籌措?工部修了多少路,造了多少大炮甲胄和火器?吏部則是你挑選任命的官員,是否合格,是否有貪墨?刑部是否有冤案?禮部比較空泛,但依然有一些政績是可以考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