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遼南戰起
建虜王親大臣正在議事,除了禁足得肅親王豪格和身在復州的濟爾哈朗之外,其他人,包括久不露面的禮親王代善都出現了。
那就是如何支援鄭親王濟爾哈朗,收復遼南,將占據金州旅順的明軍重新趕下海。
這幾年來,“大清”和明國交鋒,勝績寥寥,幾乎是每戰必挫,漸漸地,那種根深蒂固的優越心理,竟在不知不覺之中,消泯了大半,現在提起出征,再沒有過去那種必勝的亢奮心理了。
大清兵馬不善于攻堅,遼南道路更是崎嶇,想要運輸重炮,以為臂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半年來,明軍更是在遼南日夜不停的修建城池和要塞,據昨日傳來的軍報,金州之北,明軍沿山修建墩臺無數,壕溝密布,其間遍布火器,駐守的更是明國最精銳的精武營第一鎮閻應元所部,這樣的工事,這樣的對手,豈是容易對付的?
不想后續傳來的都不是好消息。
一場大災下來,河南山東兩地毫無民變的跡象。
建虜上下失望極了,也有些不理解---明國官員都變了嗎?過去的大災大旱,明國官員根本處置不了,每一次都會掀起大亂,這一次怎么沒有?
沒有災變,沒有李自成張獻忠,大清只能依靠自己了。
端坐正中,身穿五爪團龍袍的多爾袞,第一個說話。
因此,遼南非戰不可。
只要拿出全部的力量支援,勝了,輔政王有領導支援之功,敗了是鄭親王之罪,無論結果如何,輔政王你都可以進退自如。
他知道洪承疇沒有說的是,這兩年,內外數敗,尤其是烏克爾河之戰,身為輔政王的他,親自領兵出征,但最后卻不得不退兵,雖然沒有大敗,但聲望卻已經是受到了重大影響,如果這一次他親自領兵前往遼南,但最后卻沒有能收復,那么一直被他壓制、對他十分不滿的反對力量,必將群聚而起,將他從輔政王的寶座上掀翻下來……
最終,多爾袞聽從了洪承疇的建議。
……
詔獄。
大明兩百八十年,詔獄從來都沒有這么空過。
前軍情司照磨,同時也是聞香教教首的蕭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