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郭榮的決策(上)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時常晴空萬里無云,關于要整肅兩軍司的消息幾乎人盡皆知,連他身邊的人都開始擔心起來。
下午在內殿直上直時王仲就神秘兮兮的湊過來說:“聽說這次咱們內殿直可能要去一半的人......”
“你聽誰說的?”邵季問。
“我有個以前的弟兄,如今在東西班當值,他們天天在官家身邊,消息自然靈通,天天跟著官家哩,知道的事可多了,你懂什么。”
董遵誨哼了一聲:“胡說八道,官家明明說只是剔除老弱,我們內殿直哪有老弱。”
王仲本來就對董遵誨不滿,又見他反駁自己便回嘴道:“你哪只耳朵聽到管家說話,你連官家都見不到哪聽來的。”
“你........”董遵誨氣得臉色鐵青,“當下人人都是這么說的。”“我看你是傻了,我王某人不是人么?”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能不能講點有用的,嫌勞資現在不夠煩嗎?”史從云不滿的道,兩人這次互相瞪了一眼,隨后乖乖閉嘴。
“最近好好約束弟兄們,某有大事要做,內殿直千萬不能出差池,如果事成了內殿直沒人會走,如果不成那就說不準了,我把你們全弄回家養豬去!”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云哥兒今天哪來的脾氣,頓時也顧不得斗嘴,紛紛圍上去一言我一語調笑起來。
......
如果說大梁城是大周的中心,那么垂拱殿是半個大周的中心。
官家都在垂拱殿接見大臣,商議天下大事,很多決策都在這做出,很多國家大事都在這里最終決定。
“早在高平朕就已經有一些想法,樊愛能、何徽所部無能,望風退敗,幾乎斷送大周江山社稷。
高平一戰,參戰軍士數萬,太原圍城更有十余萬之眾,但能決定勝敗的卻是少數精銳。
百戶農戶尚不能養活一名甲士,冗兵累累只會加重天下百姓負擔,讓百姓苦不堪言。
故兵貴在精銳而非數量眾多,應該一一挑選檢驗,讓悍勇之士得到提拔,老弱則剪除,侍衛親軍司與殿前軍諸軍司成為精銳之師,而非虛耗國庫,疲敝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