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大周忠臣史從云(5000字)
回正陽的路上,他在心里大體把這場戰的全局過了一遍,覺得這里局勢和當初在山西很像,他們已經在正面會戰中取得優勢,但是沒有戰略支撐點。
所謂戰略支撐點,就是能作為交通樞紐的堅城,如壽州。
人是要吃飯的,打仗的輜重,如甲胄,兵器,箭矢,皮革等等都有磨損消耗,每打一場戰下來,報廢的矛桿要換新,甲胄需要鐵片、牛皮修補,大量弓弩箭矢需要補充,還有披在身上防塵土和盔甲發熱的罩袍布匹,受傷戰死的馬匹牲畜等等.......
幾個人還好說,數萬人的大軍在一塊,每天的自然損耗都不少,打起來戰來更是天文數字。
其中鐵器損耗更是大頭,這年頭多數人煮吃的都是用陶瓦罐,就是因為鐵貴重。
如果沒有穩固的戰略支點提供穩定糧草輜重運輸,這戰肯定打不下去。
壽州堅固,又是處在淮河中段,下游南唐水軍支援沒那么容易,也不像西面的的光州有大別山阻隔,運輸進軍都不方便,是理想的戰略支點。
如果周軍拿下,可以順著汝水、潁水運糧食輜重,走淮河東進到壽州囤積,大軍在壽州補給,發兵淮北各地,戰就會很好打,后續源源不斷。
同樣,如果他們拿不下壽州,壽州一直在南唐手中,唐軍依舊可以從淮河東面的濠州、泗州、楚州等地源源不斷把兵力和糧草輜重運輸到淮河沿岸前線,那戰就打不完了。
而且楚州還有運河連接長江,南唐國東都揚州,西都金陵(南京)都在長江邊上呢。
此外還有廬州(合肥)!
廬州也是個要地,從那里走長江到巢湖水域北上,隨時都能獲得充足的物資和補給,隨后增援到淮南的廣大地區。
這兩個戰略支撐點還在,他們殺再多南唐士兵也無濟于事,源源不斷的士兵和補給會沿長江、巢湖、運河等水系補充到淮南,戰事持久,他們只會被慢慢耗死。
南唐軍隊能不能打史從云保持懷疑。
和他交手的劉彥貞、成師朗確實不行,但南唐的劉仁贍在壽州靠著數千人已經頂住李谷大軍三個多月圍攻。
且南唐富庶,谷米滿倉是人盡皆知的,何況大周背后還有北漢和契丹在那虎視眈眈。
李筠的昭義軍和符彥卿的天雄軍等能不能頂住北面壓力也是未知數。
如果要史從云自己來打這場戰,他自覺這時最重要的就是趕緊集中所有兵力把壽州和廬州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