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時間重新流動的家
……不,才不會。
冷靜思考,她的精神狀態和她媽媽的身體狀況,其中當然不可能存在任何直接性的關聯。
如果說是因為媽媽在看到她心情變好后,她的心態同樣發生了積極的改變……先不說對母親對自己的關注程度有沒有到達那種程度——這種話聽上去就像是她是為了自己的女兒而活一樣——事實上,在過去將近十年的時光里,為了治好母親身上的病,除去醫院提供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外,竺清月早已經嘗試過無數種方法。
在現代醫學提供正統醫療以外的治療方法,叫作“補充療法”或是“替代療法”,其中包括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諸如針灸和放血療法等等,以及……
精神療法。
醫生們常常會說要讓病人們盡可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雖然誰都不清楚這個“有利”能達到哪種程度,但誰都無法否認其效果。
雜志上的勵志故事里不是常常這樣說嗎?躺在病榻上喪失意識的植物人,在聽到某人的呼喚或是熟悉的歌聲后,竟然就此蘇醒;
或是本來被醫生下達判斷只剩下不到一年壽命的人,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卻活了數十年。
這并非虛構或者夸張,歷史上確實有身患疾病的人們在某種精神性的刺激下,創造連專業人士都會驚嘆不已的治療成果的例子。
這是幼年的她第一次接觸到“奇跡”這個詞時所感受到的語境。
但是,所謂“奇跡”,在它另一面的卻是“不可復制”的殘酷,它的真正涵義其實是“幾乎不可能發生”。
起碼對她的媽媽來說,精神療法毫無作用。
就算她努力想要逗母親笑,用滑稽的、甚至是欺騙的方式(比如撒謊說爸爸要回來了,之后會一直陪著她等等)想要讓女人精神好轉,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連帶著小女孩付出的努力、和她所承受的一切壓力,都變得毫無意義。
每當她來到床前,躺在病榻上的干枯女人,只會用那雙好似蒙上灰塵的玻璃彈珠的渾濁眼球,靜靜地、靜靜地看著她;然后用粗重的呼吸和激烈的咳嗽,將母女相依為命的每個夜晚都拖延得異常漫長……
那種死氣沉沉的注視,實在是讓人毛骨悚然。就連竺清月都需要耗費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接受母親身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