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書院
幾乎是一年一個臺階,比起當年天策上將府的其他人來,可謂是霉運盡消,有了一些飛黃騰達的勢頭。
這得益于孫伏伽本人才能過人,還有就是機會追著他跑的緣故,之外呢,就是他這人精于刑律,正是大唐建國之初極為需要的那種人才。
孫伏伽人長的挺好,面皮白凈,身形瘦削,幾縷長髯飄在胸前,加之腹有詩書,看著很是儒雅。
可跟他共事過的的人都曉得,這人骨頭極硬,深有主見,曾在刑部跟刑部尚書楊恭仁問答,堅持己見,不落下風。
而其人在長安縣衙任職時,也有不畏權貴,秉公執法之名,可謂是一身的風骨,所以轉任中書之后,很是得人敬重。
只是他與中書侍郎劉政會交好,跟岑文本沒什么交情。
此次兩人一道出城,是代表中書來送大都督李靖離京的,順道受禮部之托過來書院瞧瞧。
………………
此時孫伏伽捋著胡須道:“讓侍郎見笑了,俺少年時便立志報國,遂刻苦攻讀,幾乎不眠不休,不事生產之下,弄的家徒四壁,為鄰里所笑。”
說到這里,孫伏伽略有尷尬的笑笑,“如今俺雖稍顯,可心結未去,正巧朝廷開科,便也想著了了舊日心愿,侍郎可莫要笑我老大年紀,還行此輕率之舉啊。”
岑文本想象了一下孫某人入到文院之中,埋頭疾書,力爭上游的樣子,心中不由大樂。
面上卻是不顯,只是道:“以孫大夫之才,參考之人哪里比得?就是這般一來,怕是于孫兄名聲不利吧?”
孫伏伽點了點頭,一句話間便對岑文本生出了些好感,勸他莫要如此的人不多,多數人怕是在看他的笑話。
岑景仁能當面說上這么一句,足以說明岑老兄是個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