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第322章 戰后
李破到是見了幾個幽州軍的將領。
有兩個反應比較激烈,李破毫不猶豫的動了刀,沒有任何禮賢下士的覺悟。
他不太喜歡看不清形勢,一味的張揚自己的剛烈,卻又顯得過于暴躁的人物兒,而同樣的,他也不喜歡那些一點忠心都沒有,頻繁的轉換門廳的家伙。
按照他的心理,被他捉到的隋末豪杰,估計大多數都沒什么好下場。
當然,這也是他身邊缺乏得力之乏得力之人規勸的結果,不然的話,一定會有人告訴他,這年頭招降納叛不應該以自己的喜好來作為行事準則,那樣一來名聲多數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然而,簡單粗暴的做法往往會有一些直接的效果,于是,其他幾個幽州軍將領馬上就老實多了。
涿郡的情形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破也顯示出了他疑心比較重的特點,分開來問了一遍。
涿郡郡城的大致情況也就差不多清楚了。
如今統轄郡城上下的人很有些名氣,這個家伙叫溫彥博,是太原溫氏后人。
如今位居幽州總管府司馬之職,是羅藝的心腹。
這是個文人,曾擔任過京官兒,在朝中人脈也不錯。
可惜,他是秦王楊俊在并州總管任上舉薦的人,后來開皇十七年,楊俊因驕奢事,而惡于文帝,奪其官職,召回京師問罪。
楊俊在開皇二十年的時候,病死在京師,文帝惱于楊俊身邊臣子仆從規勸不利,秦王府中人等,多數受到了牽連,溫彥博也不例外。
后來楊廣繼位,對秦王子嗣還算不錯,溫彥博的宦途也有了些起色,輾轉來到幽州做官兒,能在大業末年來涿郡為官的人,其實都是受到看重的人。
可惜的是,這種看重未必是好事兒,溫彥博在幽州蹉跎了好幾年,天下大勢變幻,他這樣的文人,多數都是隨波逐流,沒有武將那么有主張。
后來做了羅藝府中司馬,估計多數也是無奈所致。
至于說誰人領兵守城,幾個降將說了些名字,李破聽聽也就過了,有兩個姓羅的,都是羅藝的親族,沒什么知名人士了。
和他當初的判斷差不多,看來羅藝還遠遠沒到站穩腳跟的時候,煽動兵變的后遺癥,十分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