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策略
都是當年舊人,說話不用拐彎抹角。
臣下們擔心的是什么,李破很清楚,他們是怕自己借伐高句麗之戰(zhàn)謀取勝過前朝的功績,這在有野心的皇帝身上極為常見。
幾乎所有中原對外戰(zhàn)爭都帶有這種色彩,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
在很多時候,皇帝有功業(yè)之心是好事,臣下們也會極力促成,只是其間要有分寸,皇帝的功利之心太過的話,對所有人而言都將是一場災難。
溫彥博說的話就很直接,“至尊陛下堪平四海,威臨宇內才只一載,今修明政治,安撫民心,休養(yǎng)生息,臣等皆感佩莫名,同心輔佐,不敢有一絲怠慢。
可戰(zhàn)事之上,臣還請陛下慎重行事,高句麗竊有遼東,連接海外,伐之不易,再有突厥窺伺于側,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急切之間哪能有所建樹?臣以為應緩圖之。
臣等憂慮之處實不在于戰(zhàn)事之成敗,而在于陛下之心意。
陛下自登位以來,輕重緩急皆分的清清楚楚,唯遼東之事乃陛下之心結,更屢次提及高句麗如何如何,臣等所慮者便在于此,唯恐陛下不能忍耐
以如今之情形,應付突厥,吐蕃已是勉強,若再興兵于遼東,怕是要重蹈前隋之覆轍矣,陛下向來英明,怎會在此事上如此糊涂?”
本來蘇亶和尉遲信也都有話說,不過聽溫彥博這么一說,就都縮起了腦袋,他們覺著溫彥博言辭太過于激烈,怕是要惹惱了至尊,嗯,陛下。
唐典已經(jīng)修訂完成,對于君臣禮儀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至尊的稱呼明令廢止,書面上以天子,圣上等稱呼,口頭上則以陛下,萬歲代之。
這顯然是李破的意思,至尊聽著總有點唯我獨尊的意味,讓他時常想起武林至尊什么的,覺著不很莊重。
陛下就聽著順耳許多,跟虞世南,顏師古等人問了問,陛下這個稱呼的由來,應該是起于東周之時。
后來君王沿用,到了漢時有所普及,但很多時候陛下這個詞指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為皇帝傳送詔書的人,大部分都是宦官。
他們居于御前臺階之前臺階之下,所以才有了陛下之稱,陛指的就是臺階之意,臺階之下站著的人可不就是這些人嗎?
只不過后來混用,臣下們稱呼天子為陛下也不算什么事了。
比如說前秦時,荊軻刺秦中便有記述,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之語,這里的陛下指的就是嬴政隨侍之人,而非秦王本人。
而秦始皇本紀中又有記述,“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不常有,五帝所不及。”